《大学》《中庸》批注 南开大学中文系 一九七级工农兵学员 中华书局1976年·北京 ==========第1页========== 马克思恩格斯语录 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莱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爵传统的现念实行最彻底的决破。 ==========第2页========== 列宁语录 到削者愈是千方百计地拚命维护旧真物,无产阶 级也就愈要更快地学会把自己的阶级敌人从最后的舟 落里赶走,挖掉他们统治的老根,钟除能够产生(必定 产生)佣奴隶制、群众贫困和富人大发横财的肥镶 沃土。 ==========第3页========== -1 毛主席语录 要抓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 现在的社会主义确实是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比 起孔夫子的“经书”来,不知道要好过多少倍。 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 无产阶级必须在上层建筑其中包括各个女化领域 中对资产阶级实行至面的专政。 ==========第4页========== 说 明 1.《大学》、《中庸》两书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来众说纷纭。我们分析和研究了有关资料和两书的思想内容,认为这两部书当是战国到奏汉之际儒家学派的著作,非成于一人之手。 2.两书的版本和分章,均架用朱代反动理学家朱素的《四书章句集注本。为了便于批判,个别章又分成若干节。*大学》的所谓“经”,列为第一章,“传”之一章列为第二章,依大类推。每段前面的数字表示章节,如十(一),就是第十章第 一节。 3.两书原文用简化宇排印,加了标点,摊字注了音。校改的地方,补入的字加方括号〔〕标出,因误重而应州去的字句加圆括号()标出,排小一号字,均加校注说明。 4.词义的注释,力求按照当时祉会历史背景和阶级斗争情况,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分析。注释力求准确、简明、通俗易懂,并努力做到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在注释过程中,我们参考了过去各家的旧注和批林批孔以来工农兵及兄弟院校的注释,为避免烦琐,出处一概从略。 5.译女基本采用直译,必要时也宋用意译或在原文宇义 外加上若干词句,所加词句均用方括号C○标出。 ==========第5页========== 6.为了便于广大工农兵卖者查阅,我们编了《主要词语索引,附在后面。其中选录了反映儒家反动思想的一些主要词语,排列以笔画为序。词语后面的数字,表示所在的章节。 7.在批注过程中,我们朵取了“走出去,请进米”的办法,请工农兵理论骨干和专业工作者和我们一起讨论、修改过,中华书局的同志给了我们很大帮助。可以说,本书是广大工农兵、专业工作者和我们广大师生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共同战斗的成果。 出于我门水平有限,错误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大工农兵和专业工作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使进一步修改。 一儿七五年八月 中 2 ==========第6页========== 目 录 说明… 1 《大学》批注 前言… 3 … …13 …17 三…19 g…21 五…25 六 27 t… 28 八 31 九 …32 十 34 十一 …38 (一) …38 (二) …42 (三) ……43 (四) …47 1. ==========第7页========== 《中庸》批注 前言 53 一 64 二 …68 三 …70 四 ..72 五 …74 六 .75 七 .77 八 .78 九 …79 十 …80 十一 82 十二 84 十三 86 十四 …89 十五 …91 十大… 93 十七 94 十八 .96 十九 .99 二十 102 (-) 102 2 ==========第8页========== ()………106 (三) 109 (四) 114 二十ー 117 二十二 118 二十三 120 二十四… 121 二十五…… 123 二十六 125 十七… 128 ニ十八 131 二十九… 135 三十 138 三十… 140 三十二 143 三十三 144 《大学入,《中庸主要词语索引.…… 149 ==========第9页========== 《大学》批注 - 小 ==========第10页========== .! ==========第11页========== 1 2 前“言 《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是饿国到素汉之际孔孟之徒宜扬沒落奴隶主阶级的“德治”路线,对抗新兴地主阶级的“法治”路线,鼓吹复古倒退的一部有代表性的著作。由于它囊括了沒落奴隶主阶级反动的政治纲领,腐朽的伦理道德和唯心主义的天命论、先验论,因而被宋代道学家奉为“初学入德之门”的必读教科书。自从朱蕉把它编入《四书章句集注》以后,历代反动统治阶级都把它当作复辟倒退、奴役人民群众的精神武器。钻进我们党内的资产阶级代理人刘少奇、林彪之流,也把《大学》作为篡党夺权、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反革命思想武器。长期以求,《大学》一书流毒很广。在批林批孔、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运动中,对这部反动儒家“经典”进行深大批判,有助于我们总结儒法斗年和整个阶级斗爭的历史经验,有助于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大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之际。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已经从奴隶主贵族手中夺取了政权,但尙未团: ==========第12页========== 奴隶主阶级虽然失去了政权,却时时刻刻梦想复辟。新兴地主阶级在巩固封建制的斗争中,面临着奴隶主复辟势力的疯狂反扑。阶级斗年和儒法两条路线的斗笋空前尖锐激烈。新兴地主阶级的夺权斗争使奴隶主阶级在政治上丧失了统治地位,但是,他们在工商业方面还存在着相当强大的势力,他们有较高的教育程度,有广泛的祉会联系,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还保留着巨大的事实上的优势。他们钻进新兴地主阶级专政机构内部进行破坏。作为奴隶主阶级政治思想代表的孔孟之徒,正是凭借着他们的这种优势来进行复辟活动的。《大学》的炮制出笼,就表达了沒落奴隶主阶级企图从意识形态领域入手,全面复辟奴隶制的强烈瓜望。 “思规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在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法家为了建立和巩国新兴地主阶级的专政,实行一条革新前进的“法治”路线;而孔孟之徒为了复辟奴隶主阶级的专政,则锡力推行复古倒退的“德治”路线。儒法这两条路线的斗争,是复辟和反复辟斗年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深刻反映。 火学》开宗明义就抛出了一个复古倒退的反动纲领聘所谓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作 4 ==========第13页========== 为“三纲”的具体化,《大学》父提出了“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车天下”。其实,这个“三纲八目”并不是什么新鲜货色,只不过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孔丘“克已复礼”反动纲领的具体发挥而已。在《大学》里,孔孟之徒要求人们发扬光大的“明德”,也就是他们的祖宗孔老二會经鼓吹的“仁义”、“孝悌”、“忠恕”、“中庸”等奴隶主阶级的道德规范。他们所宣扬的“亲民”与孔丘的“爱人”、孟轲的“仁政”是一路货色,在新兴地主阶级专政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孔孟之徒打出“亲民”的招牌,完全是为了美化奴隶主阶级的专政,反对新兴地主阶级的革命暴力,为复辩奴隶制鸣锣开道。他们鼓吹以“修身为本”的“八目”,实际上就是妄图按照儒家的仁义道德“修己治国”,通过推行“德治”路线来实现孔丘“克己复礼”的反革命复辟纲领。在他们看来,只要用奴隶主阶级的道德要求把人们的思想禁锢起来,并进而把西周奴隶制“盛世”那一套统统复兴起来,就达到“至善”的境界了。然而,历史的车轮不会倒转,《大学》的作者这一连串的复辟迷梦完全破灭了。 ·同儒家复古倒退的“德治”路线相对立,战国至素汉之际的法家人物,实行一条革新前进的“法治”路线。他们认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明确指出当时 ==========第14页========== 的时代特点是“争于气力”,主张“峭其法”“严其刑”,对进行反革命复辟的奴隶主贵族势力“行诛无赦”,用革命暴力坚决镇压奴隶主贵族的反抗。并强调要“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在上层建统领域加强对奴隶主阶级的专政。面对着“法治”路线取得节节胜利的政治局面,孔孟之徒在《大学》里狂热鼓吹“德治”、“仁政”,打出“亲民”的幌子,对抗法家的“法治”路线,其目的就是要复辟奴隶主阶级专政。 《大学》所鼓吹的“德治”,是以奴隶主阶级的伦理道德观念为具体丙容的。书中大肆宣扬“仁”、“敬”、“孝”、“佛”,“忠”、“恕”、“慈”、“信”等等道德规范,妄图用这套儒家的道德教条作为复辟胖奴隶制的精神支柱。作者敢吹“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北于信”。这是要人们按照奴隶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名分办事,维护已经被敗的奴隶制的宗法等级制。作者拼命兜售“素矩之道”,是要求人们效忠于奴隶主贵族,不要“犯上作乱”,并使奴隶主阶级内部互相忍让和体谅,以便共同反抗新兴地主阶级的专政,从而复辟奴隶制。与“德治”的具体内容紧密联系,《大学》还规定了“德治”的具体步骤为“修身”、“齐家”、“治国”、“车天下”。鼓吹什么“身修而后家齐,家济而后国治,国治雨 百 ==========第15页========== 后天下平”。它把反映奴隶制宗法等级关系的一套伦理道德规范,应用于从“修身”到“治国”“车天下”的各个具体步骤。把“孝”扩大到“事君”,把“悌”推广到“事长”,将“慈”应用于“使众”。这是因为奴隶制的等级制度与宗法制度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宗法等级制是奴隶主政权和族权的结合,是奴隶制的社会基础。礼孟之徒要复辟奴隶制就势必要利用“孝悌”一类的宗法观念,来维护宗法等级制,所以《大学》拚命宜扬“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这个“治国必先齐其家”的反动主张,实际上就是儒家鼓吹以“孝悌”治国的具体步骤。 法家同儒家的“德治”路线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年。他们推出孔孟之徒主张以“仁义”“孝悌”治国,是“称先王之道”“以疑当世之法”,只能“国危而主卑”,这就有力地揭穿了儒家鼓吹“德治”的目的正是在于颠覆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国家。法家毫不含糊地指出,治国之道“不务德而务法”,针对儒家的“齐家”说,提出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韩非子·五蠹》)的口号,对儒家的“君子不出家面成教于国”的谬论进行有力的批判。同时,法家还坚决主张废除奴隶制的世卿世祿制,提倡“因功受爵”,奖励农耕和军功等一系列的“法治”措施,以进一步摧毁作为级隶制社会基础的宗法等 7 ==========第16页========== 级制,为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为粉碎孔孟之徒复辟奴隶制的阴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孔孟之徒对法家提倡农耕、发展生产的革命措施也是激烈反对的。当时围绕着“德”、“义”与“财”、“利”的问题,儒法两家展开了尖锐的斗争。孔孟之徒在《大学》里鼓吹治国要以“德”为本,以“财”为末,一再即嚣“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咒骂法家实行“耕战”政策和发展生产的措施,是颠倒了“本”“末”关系。诬蔑“长国家而务財用”的法家,是“小人”,将要“菑(灾)害并至”。从这种咬牙切齿的叫骂声中,可以看出孔孟之徒对法家巩固封建制的“法治”路线,充满了刻骨仇恨。他们把儒家的“德”吹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拚命宣扬“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妄图从新兴地主阶级手中夺取人力、土地、财富,取面代之。这就充分说明孔孟之徒是代表沒落奴隶主阶级利盒的复辟狂,同时也暴露出儒家鼓吹以“德”、“义”治国的虚伪性和反动性。 思想路线是政治路线的基础。《大学》鼓吹的“德治”路线是建立在唯心主义的“天命论”和先验论的基之上的。孔孟之徒在《大学》里露骨地宜扬唯心主义的“天命论”,把奴隶主头子周文王标榜为“受命于天”的“圣人”,把周朝代巷商朝的统治说成是“天命”的更 8 ==========第17页========== 易,‘企图以此证明奴隶主阶级的政权是接受“天命”对人民群众实行统治的。这是为奴隶主阶级专政制造理论根据和为复辟奴隶制制造反革命舆论的。与唯心主义的“天命论”相对立,法家鲜明地提出了反“天命”的理论,指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就是说自然界有其本身的运动规律,社会的治乱,朝代的更替,不取决于“天”的意志。因此,人们要“明于天人之分”,不必畏惧“天命”,面要“制天命面用之”。(猫子天论》)这就沉重地打击了唯心主义“天命论”的谬论。孔孟之徒还把“天命论”同仁义道德揉合在一起,宜称奴隶主阶级的道德是天赋的,胡说只有按照这种天赋道德行事的奴隶主贵族才配当统治者,妄图以此来欺明群众,为他们的复辟上台制造舆论。然而,为了论证奴隶主阶级道德的天然合理性而不得不乞灵于“天命”,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他们已经到了黯驴技穷、大势已去的可悲境地了。 :':同唯心论的“天命论”相联系,《大学》在认识论上极力宣扬唯心论的先验论。书中所鼓吹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等等,都是让人们用“棋独”的方法去领悟先验的道德观念。《大学》的作者认为,要做到“诚意”、“正心”、“修身”,就必须离开社会实践,关起门来“格物”、“致知”,反省内求,进行自我修 9 ==========第18页========== 养。很显然,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唯心主义修养方法。毛主席指出:“人的正聃思想是从那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已头脑里固有的鸡?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离开人们的社会实践去搞闭门修养,那是不可能得到正确的思想的。孔孟之徒提出这种“慎独”的修养方法,一方面是要求沒落奴隶主贵族顽固对抗社会变革,恪守奴隶主阶级的道德信念,以抗狂的热情从事反革命的复辟活动;另方面则用以禁钿人们的思想,抱杀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使人们不去散奴隶主阶级所认为“不善”的事。 :◆统观《大学》的反动政治纲领,以及它所鼓吹的沒落奴隶主阶级的反动批界观,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所漏“大学之道”是地地道道的复辟倒退之道。 在我国历史上,一切沒落的反动割削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了使自己的阶级兔于灭亡,都反对革新和前进,极力进行复古倒選活动,因而他们都把《大学》奉为茧堂器:从甫宋的诛熹以至后来的官国蕃、蒋介石,无不知此。钻进我们党内的资产阶绒代理人也蝎力奉行“大学之道”。判少奇在他的熟《修养》中大肆鼓吹“已所不欲毋麓于人”的“忠恕之道”,叫嚷什么“以德报怨”,0 ==========第19页========== 引诱人们通过“旗独”进行闭门修养,其要害就是背叛无产阶级专政,妄图把我们党引上修正主义的道路。叛徒、卖国贼林彪对包括《大学》在内的“四书”更是推崇备至,奉若鰰明。他宜称儒家的“德、仁义、忠恕”是“处理人事关系的准则”,疯狂脚斟嚣“特德者昌,悸力者亡”,还胡说什么“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林所说的“恃德”和“君子长者之道”,就是《大学》及其仙反动儒家“经典”里所鼓吹的“德治”、“仁政”。林彪宜扬“德治”、“仁政”的目的,在于恶毒地攻击无产阶级专政,妄图复胖资本主义。 历史经验表明,处在反动沒落时期的剃削阶级,为了维护其播搐欲坠的反动统治,都极力宜扬“德治”、“仁政”这一套反动的乳孟之道。他们意是接近于死亡,“德治”、“仁政”的绸子就唱得意高,就越需要用“德治”、“仁政”的假面具来掩盖他门屠夫的宾相。象會国蕃、蒋介石这类杀人如嘛的剑子手,都是“德治”、“纪政”的狂热吹鼓手。·在所谓“德治”和“仁政”幌子掩盖下的,正是反动阶级残酷镇压人民的反革命专政。历史经验也表明,在新兴的革命阶级夺取政权之后,被推翻的反动统治阶级就抬出“德治”、“仁政”来反对新兴阶级的革命暴力和革命专政,要革命人民对反动派施“仁政”,以达到其复辟旧制度的目的。孟轲以及 11 ==========第20页========== 《大学》的作者是这样干的,刘少奇、林彪一伙也是这样干的。因此,革命的阶级要把革命继续推向前进,就 一定要批判“德治”、“仁政”的反革命谬论。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这篇光辉著作中指出:“军队、普案、法庭等项国家机器,是阶级压迫阶级的工具。对于敌对的阶级,它是压迫的工具,它是暴力,并不是什么‘仁慈’的东西。‘你们不仁。正是这样。我们对于反动派和反动阶级的反动行为,决不施仁政。”“革命的专政和反革命的专政,性质是相反的,而前者是从后者学来的。这个学习很要紧。革命的人民如果不学会这一项对待反草命阶级的统治方法,他们就不能维持政权,他们的政权就会被内外反动派所推翻,丙外反动派就会在中国复辟,革命的人民就会遭殃。”(《毛泽东选集》,横排本,第四卷第1365、1367页)我]必须连照毛主席的伟大教导,揭露反动派所鼓吹的“德治”、“仁政”的欺性和反动性,抓紧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认其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为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而奋斗。 一九七五年八月 12 ==========第21页========== 【原文】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 善4。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靜面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6,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脩8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10,致知在格物11」物格而后知至,知至面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脩,身脩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2,壹是13皆以脩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注释】1大学之道一一大学,奴隶主阶级统治国家的“学问”。道,原则。2明明德一第一个“明”是动词,发扬光大。第二个“明”是形容词,光明。“明德”,即所谓人的光明的道德,实际上是奴隶主贵族的道德。《明明德”,是说发扬人所固有的、天所赋予的“明德”。3亲民一亲, 3 ==========第22页========== 爱。民,民众。《大学》一书中的“民”一般指被统治的广大劳动人民。亲民,亲爱民众。这是一种虚伪的人性论的反动说教,其实质是用奴隶主贵族的道德来束缚民众的思想。朱熹采用程颐的说法,认为“亲当作新”,意思是要人民按照地主阶级的道德规范“涤其旧染之污而自新”,以此与第三章相对应,4止于至善一至,极。止于至善,达到至善的境界,指奴隶主贵族通过修养,使道德达到至善的程度,进而复辟奴隶制的所谓“威世”。5天下一指古代中国全部领土。6治一一治理好。国一一周朝实行分封制,最高统治者天子将部分土地和蚊隶分封给其兄弟、亲属及功臣,呼他们代为统治,被封者称诸侯,诸侯的封地叫做国。7齐-一整齐,这里用作动词,是整顿好的意思。家一一按周朝的分封制,诸:,便在其国内也要将部分土地和奴隶分封给卿大夫,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卿大夫家族或其封地叫做宋。这里指 :家族。.8脩一同“修”。下同。9诚一其诚,这里用作动词,使其诚的意思。意一一意念,想法。0致一获得。知一—知识,这里指奴隶主价级“修身治人”的一套“学问”。11格一领悟。物一一儒家唯心主义的哲学瓶念,指事物的“理”,这里指奴隶主贵族的伦理道德。12無人一在战国时期,指地位在士以下的平民。13壹是一一全都。 【译文】大学所讲的道,在于发扬明德,在于亲爱民众,在于达到至善的境界。知道了应该达到的境界以后,志向才14 ==========第23页========== 能坚定;志向坚定了,心意才能宁靜;心意宁静了,情性才能安定;情性安定了,考虑事情才能周详;考虑事情周详了,处理问题方能得当。万物都有本有末,万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了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就离道不远了。古代凡是想在天下发扬明德的人,必须首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必须首先整颜好自己的家族;想整顿好自己家族的人,必须首先修养好自身;想修养好自身的人,必须首先揣正自己的心;想端正自己的心的人,必须首先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使自己意念具诚的人,必须首先获得知识;要获得知识就在于领悟事物的理。事物的理领悟了,知识才能获得;知识获得了,意念孝能其诚:意念美城了,心才能端正;心端正了,身才能修好;身修好了,家族力能整颜好;家族整颜好了,国家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了,天下才能太本。从天子到庶人, D 都应把修身当作提本。提本亲乱,而想治理好枝末,那是不可能的。正如我所厚待的人反会薄待我,我所薄待的人反会厚待我,这样的事是沒有的。 【批判】这一段冗长果赘的说教,被孔孟之徒称为“三纲八目”。它是战国时期被打倒的奴隶主阶级搞复辟倒退的反革命纲领和思想政治路线。它同当时新兴地主阶级注重革命暴力、坚持社会变革的“法治”路线是根本对立的。 所谓“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 15 ==========第24页========== 善”。“明德”指的是“仁义、孝悌、忠恕”等奴隶主贵族的天赋道德观念。它和孟轲所鼓吹的“性善论”,认为人生下来就有“善性”,同是-一路货色。“明明德”,就是让奴隶主贵族发扬这些道德观念,以维护奴隶制的统治秩序,推行奴隶主阶级的“德治”路线。“亲民”,就是用这些反动腐朽的道德规范对广大劳动人民加强思想统治和精神奴役。“止于至善”,就是要奴隶主的道德修养达到“至善”的程度,进而恢复到奴隶制的“盛世”。全面复辟奴隶制,这就是“三纲”的要害所在。 所谓“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是“三纲”的具体化,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这“入目”叉以“修身为本”,即按奴隶主阶级的道德规范进行个人修养。一且人人做到了“诚意”、“正心”、“修身”,奴隶主贵族家族里就不会有人闹事,国家内也就不 ·:会有人造反,这样,岂不就可以“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了吗?显然,“三纲入目”实际上就是孔老:二的“克己复礼”。朱藏宜称,这是“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蒋介右也斟《大学》中的“三纲八 目”和《中庸》中所宣扬的“九经”可说就是“为政的基本要道”,是“永九不变的原则”,是“应该时时诵 16 ==========第25页========== 读体会的”;刘少奇在他的黑《修养》中也特别提到把大学》中的“三纲八目”作为“进行自我修养与学习”的范例。反动派异口同声的赞词,正说明“大学之道”就是反对革命的复古倒退之道。 二 【原文】《康诰》1日:“克明德。”《大甲》3日:“顾諟天之明命4。”《帝典》5日:“克明峻6德。”皆自明也。 【注释】1《康诰一《衔书·周书》中的一篇。《衔书》又名《书》,《书经》,主要是春秋战国以前夏、商、周的政治文告和历史资料的汇编,内分《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汉以后,封建统治阶级把宅列为“五经”之一,作为统治人民的思想工具。2克一能。3《大(tai太)甲》 一指《太甲上》,《尚书·商书》中的一篇。4顾一回头看,这里是想念的意思。諟(si是)一这个。明命 一这里指“明德”。5《帝典一即《尧典,《尚书·度书中的一篇。6峻—一大。 【译文】《康诰>篇上说:“能够发扬明德。”<大甲>篇上说:“想着这上天所赋予的明德。”《帝典篇上说:“要能发扬大德。”都是说要自己发扬固有的明德。 【批判】在这里,孔孟之徒妄图借助于奴隶制经典中 17 ==========第26页========== 的一些反动说教,来进一步论证奴隶主贵族的伦理道德是天所赋予的,是不可改变的。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而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一定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而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34页)孔孟之徒宜扬奴隶主阶级反动腐朽的道德,目的是以此欺明和嘛痹新兴地主阶级和劳动人民,妄图使他们“视”、“听”、“言”、“动”都符合于周礼,服服帖帖地受奴隶主阶级的宰割。战国末期,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指出:“以仁义教人”的孔孟之徒是“五意”之首,明确提出“举实事,去无用,不道仁义者故,不听学者之言”,尖锐地羯露和批判了儒家宣扬仁义道德的虚伪性和反动性。 南宋反动理学家朱熹把“三纲五常”等封建道德说成是永恒不变的“天理”。林彪鼓吹儒家的“忠孝节义”,胡说什么可以“用其内容”,用儒家的反劲思想冒充并筹改马克思主义。一切反动派都鼓吹超阶级的道德,实际上是用反动统治阶级的道德来嘛薄和奴役人民群众。'列宁说:“我们的18 ==========第27页========== 3 道德是从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利盆中引伸出来的。”(《青年团的任务》,《列宁选集》第四卷第352页)我们必须彻底批判资产阶级和一切剝削阶级 1. 的意识形态,荡涤一切剝削阶级道德的污泥浊水,使共产主义精神发扬光大。 三 【原文】汤之盘铭日:“苟日新2,日日新,丈日新。”康诰》日:“作新民3。”《诗》4日:“周虽旧邦5,其命惟新6。”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汪释】1汤一一又称成汤、商汤。商王朝开国的君主,后被儒家吹拜为古代“圣人”之一。盘一一古代的洗脸用具。铭古时铸刻在器皿上的文字。2苟-—假如,果其。新一自新,这里指通过自身修养去“恶”从“善”,使自己的言行完全符合奴隶主阶级的道德规范,3作新民一一使民众振作自新。实际上是指要用奴隶主阶级的道德秉缚民众的思想,4《诗》一一又称《诗经,是我国景早的诗歌总集,其中一部分是民歌。包括《国风》、 《雅(分K大雅》、《小雅)和颂三部分。相传经孔丘删 订过。儒家把它列为“五经”之一,并通过注释,肆意歪曲原意。这里指的是《诗经·大雅·文王》篇。5邦一一 19 ==========第28页========== 国。6命一指“天命”,这里指接受“天命”。惟句中语气词,帮助判断。7君子一指奴隶主贵族及其政治思想代表。 【译文】商汤盘上的铭辞说:“果茸一天能够自新,就要天天自新,永远自新。”《康诰》篇上说:“使民众振作自新。”《诗经》上说:“周朝虽然是个旧国家,但它接受的天命却是新的。”所以,君子要用尽一切办法〔来求得自新)。 【批判】在这里,孔孟之徒侈谈“自新”。所谓“自新”, 除了要奴隶主贵族伪善地“日新其德”外,还要奴隶主阶级“无所不用其极”地向广大民众灌注反动的伦理道德,用腐朽沒落的意识形态去腐蚀、毒害人民的灵魂,从而从根本上扼杀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后来,朱熹又进一步发挥了这一学说。他把农民起义和一大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诬蔑为受“物欲所薇”。因此,恶狠狠地叫嚷要广大劳动人民“涤其旧染之污”,即“存天理、灭人欲”。这就充分暴露了朱熹等反动理学家害伯人民,仇视人民的丑恶嘴脸。 林彪疯狂反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躱在阴暗的角落里,说什么“我常考虑,要像朱子那样去待人”,这正好不打自招地供认了他和朱熹是一丘之貉。 20 ==========第29页========== 四 【原文】《诗》1云:“邦畿千里2,帷民所止3。”《诗》4云:“缗蛮5黄鸟,止于丘隅6。”子7日:“于止8,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9云:“穆穆文王10,于缉熙敬止1”。”为人君止于仁2,为人臣止于敬13,为人子止于孝14,为人父业于慈15,与国人交止于信6。《诗》17云:“瞻彼淇澳8,萇竹猗猗19。有斐0君子,如切如磋21,如琢如磨22,瑟兮僩兮23,赫兮喧分24。有斐君子,终不可諠5兮。”知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脩也;瑟兮僩分者,恂慄26也;赫分暄分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27云:“于戏8!前王29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30,小人31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2。 【注释】1《诗》一指《诗经·商颂·玄鸟》篇。 2邦 畿(机)千里—-邦畿,古代指直属于天子的疆域。邦畿千里,指直属于天子的广大区域。3所止一停留、居住的地方。4《诗>ーー一指《诗经・小雅・缗(min民)蛮》篇。5缗蛮一一黄鸟的叫声。6丘隅(y1余)一山边。7子一在古代,“子”是统治阶级中 21 ==========第30页========== 对男子的薛称。《大学》中“子日”的“子”,都是孔孟之徒对孔丘的称呼。8于北一一在鸟要停止的时候。9《诗》一—指《诗经·大雅·文王》篇。10穆穆文王一穆穆,深远的样子。文王,周文王,姓姬,各昌。商末周氏族奴隶主贵族的头子,西周开国之君周武王的父亲。他是孔孟之徒吹捧的古代“圣人”之一。11于(wū乌)一一表示赞叹的语气词,相当于“啊”。缉熙(jx1积西)一光明的样子。12止于-一一做到的意思。仁—一奴隶主阶级的政治伦理观念,指他们内部按亲疏关系相互体贴爱护。“仁”也是孔丘思想体系的核心。孔丘所谓的“仁”就是“克己复礼”,即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于周礼。13数一一恭做,严肃认真,奴隶主阶级道德规范之一。这里指严肃认真地按周礼办事。14孝一奴隶主阶级的道德规范之一。孔孟之徒所谓的“孝”,就是要子女绝对服从宗法家长制的统治。15慈一一奴隶主阶级的道德规范之一。指父母对子女,上对下要慈爱。16国人一西周和春秋时对居任于国都的人的通称。一般指自由民。信一一奴隶主阶级的道德规范之一。这里指奴隶主贵族对国人讲信用,实际上是一种欺骗。17《诗》一一指《诗经·卫风·淇奥为篇。18瞻一看。彼--一那个。淇一淇水。澳—水边弯曲处。“澳”在《诗经》中作“奥”。19菉 一同“绿”。猗(yi医)猗一茂或的样子。 20斐 (i匪)一有文采的样子。21切一把骨头切削22 ==========第31页========== 成各种器物。磋(Cuo撮)-一把象牙切磨制成各种器物。22琢一一雕刻玉石,制成器物。磨-一用沙石磨光。23瑟(sè音)一庄严。僩(xian闲)--刚毅。24赫 一一显赫,成大。喧-一显著,光明。25誼(xuan宜) 一一忘记。26恂慄(xúnli旬立)-一严肃谨慎。27《诗》ー一指《诗经・周颂・烈文》篇。28于戏(wihi鸟乎)--同间“鸣呼”,感叹词。29前王一前代的君主,主要是指已死去的周文王、周武王。30贤其贤一一第一个“贤”字是动词,醇重,以为贤的意思。第二个“贤”是名词,指奴隶主贵族中所谓有“才德”的人。下文“亲其亲”“乐其乐”、“利其利”语法同此。31小人—一儒家对劳动人民和新兴地主阶级的诬蔑性称呼。32此以一一因此。设(mò末)世一终身,这里指禾远的意思。 【译文】《诗经上说:“天子管辖的广大地区,是民众居住的地方。”《诗经上说:“鸣叫的黄鸟,停留在山边。”孔子说:“在停留的时候,黄鸟都知道它该停留的地方,难道人还不如鸟吗?”诗经》上说:“德行深远的文王啊1他光明正大,恭恭敬敬地归止在应当归上的地方。”做君主的要止于仁,做臣子的要止于敬,做子女的要止于孝,做父亲的要业于慈,和国人交往要止于信。《诗经上说:“看那祺水弯曲处,绿竹特别茂盛。有个文雅的君子,好象切磋过的骨角、环磨过的玉石一样,多么庄严、刚毅、盛大、光明 23 ==========第32页========== 啊!这样文雅的君子,永远不要忘记啊。”如切如磋,是说他治学的态度;如琢如磨,是说他修养的功夫;庄严,刚毅是说他有严肃谨慎的态度;盛大、光明是说他威严的仪表;这样文雅的君子永远不能忘记,是说他盛大的德行达到了至善的境界,民众是不能忘记他的。《诗经》上说:“啊1不要忘记前王啊。”君子推崇前王所推崇的贤德,亲爱前王所亲爱的人,小人享受前王所创造的安乐,享受前王所遗留的利盒。因此,〔前王虽死,〕人们永远也不能忘记他。 【批判】据朱熹说,这一章是解释“业于至善”的。在 奴隶制已经土崩瓦解的战国时代,孔孟之徒提出,只有让象周文王那樣的“盛德至善”的奴隶主头子来统治,只有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奴隶制的等级制恢复起来,才是“止于至善”。这就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所谓“北于至善”,就是要把历史拉回到西周初年的奴隶制“盛世”,也就是要全面复辟奴隶制。孔孟之徒煞费苦心的-一番吹嘘,恰好暴露了他们所谓的“大学之道”,是地地道道的复辟之道。然而,“凡局倒退行为,结果都和主持者的原来的望相反。”(《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96页)孔孟之徒倒行逆施,其结果只能是被历史车轮轧得粉碎。 24 ==========第33页========== 五 【原文】子日:“听讼1,吾犹2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3,不得尽其辞4,大畏民志5,此谓知本6。 【注释】1讼(song颂)-一诉讼,打宫司。2犹一如同。3无情者-一设有情理的人,这是对劳动人民和新兴地主阶级的诬蔑。4尽一完全表达出来。辞 一一言辞,这里指不符合周礼的思想、言论。5段民志一畏,畏惧,畏民志,使民众在思想上畏棋。6本一根本,指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见第一章) 【译文】孔子说:“审理案件,我是和别人一样的,但我一定要使诉讼的事件根本不发生!”沒有情理的人,要使他们不敢把违反周礼的思想普论表达出来,使他们在思想上大为畏惧,这就叫做知道了根本。 【批判】孔丘之流在这里宣扬“德治”,并把“德治”的 目标规定为使那些“沒有情理”的人在思想上大为畏惧,不敢把违反周礼的思想和言论说出来,从而使诉讼的事件根本不发生,即实行残酷的思想统治,扼殺人们的反抗意识,借以维护奴隶制。 伟大导师列宁深刻指出:“所有一切压迫阶 25 ==========第34页========== 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都需要有两种社会职能:一种是刽子手的职能,另一种是牧师的职能。剑子手镇压被压迫者的反抗和暴动。牧师安慰被压迫者,…从而使他们忍受这种统治,使他们放弃革命行动,打消他们的革命热情,破坏他们的革命决心。”(《第二国际的破产》,《列宁选集》第二卷第638页)战国时期孔孟之徒叫骧的“德治”,就是企图用牧师的一手来掩盖其刽子手的一手,并用以攻击新兴地主阶级的革命暴力和革命专政。但是,儒家杀人如麻的反动本性又何尝能掩盖得了呢?孔老二诛杀少正卯,奴隶主复辟势力乱箭射死吳起,车裂商鞅,都是铁证。 孔老二的忠实信徒林彪也拣起了“德治”的破旗挥来舞去。他重弹儒家“恃德者昌,恃力者亡”的陈词滥调,恶毒攻击法家是“罚家”,咒骂无产阶级专政是“执秦始皇之法”,疯狂反对革命暴力,反对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无产阶级专政的问题,“这是整个无产阶级阶级斗爭的最主要的问题。”“马克思学说的实质正在于此。”(《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列宁选集》第三卷第619、620页)无产阶级专政,“对于胜利了的人民,这是如同布串菽粟一样地不可以须臾离开的东26 ==========第35页========== 西。”(《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391页)林彪之流越是反对无产阶级专政,我们越是要加强它,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削弱。 六 【原文】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译文】这就啡知道了根本,这就叫知识达到了顶点。 【批判】这两句沒头沒脑的话,原在第一章的末尾,朱熹把它抽出来列为“传之五章”,认为是讲“格物致知”的。《大学》中原来对“格物致知”沒有解释。朱熹在这两句话之后加了一段“补释”:“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帷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盒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八,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朱熹的哲学思想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在对待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这个哲学的根本问题 27 、 ==========第36页========== 上,他认为精砷先于物质而存在,即所谓“理在先,气在后”(《朱子语类》卷一)。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理”派生出来的,“理”在每个事物上也要体现出来。什么是“理”?“理”即“君仁、臣敬、父慈、子孝”之类的封建道德规范。朱熹说“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菩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并不是要人们通过实践去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而是就每 一件事物去领悟“三纲五常”的道理。于是,“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朱子语类》卷十二),就“一旦豁然贯通”,“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朱熹的“补释”,进一步发挥了《大学》中的唯心主义认识论。 ~哲学斗爭历来都是从属于政治斗争的。朱熹雌心主义的“格物致知”论是为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服务的。其目的就是为了消灭芳动人民的“悖逆作乱之心”,挽数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七 【原文】所谓诚其意者,毋1自欺也。如恶恶臭2,如好好色3,此之谓自谦4。故君子必旗其独5也。小人闲居6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面后厌然7,镎其不28 ==========第37页========== 善而著其善8。人之视己,知见其肺肝然9,则何盆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旗其独也。會子10日:“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1屋,德润身,心广体胖12。故君子必诚其意。 【注释】1毋(wú吾)-不要。2恶(wù务)恶(è饿) 臭(xu秀)一前一个“恶”字用作动词,厌恶。后一个“恶”字是形容词,不好。臭,气味。恶臭,不好的气味。3好(hà0浩)好(hao郝)色-一前一个“好”字用作动词,喜爱。后一个“好”字为形容词,美好。好色,美色。4谦(q论怯)一同“慊”,满足、满意。5慎其独一模,谨模。独,独自一人。惧其独,指脱离社会实践,独自 一人谨模地进行内心反省,体验先验的道德观念。这是儒家宣扬的一种唯心主义的修养方法。6闲居一独自呆着的时候。7厌然一一躱棘藏藏的样子。8拚(yn演)一同“掩”,掩盖。著—一显明,这里是使显明,标榜的意思。9如…然一好象…一样。10會子-一姓會,名参(shēn身),字子奥,春秋时鲁国人,是没落奴隶主责族的后代,孔丘的忠实门徒。“官子”是孔孟之徒对食参的拿称。11润一装饰,修饰。12胖(pan盘)-一安泰、舒适。 【译文】所谓使自己的意念其诚,就是不要欺骗自己。就象厌恶臭味,就象喜爱美色一样,这就是说要使自己满意。所以君子独自一人时,也要谨旗地进行内心反省。小人 29 ==========第38页========== 在别人看不见时做不好的事,无所不为,看见了君子就躲躱藏藏,把不好的德行掩盖起来,故意标榜自己好的德行。人们看他就象看透他的肺肝一样,那么,〔这样做〕有什么盒处呢?这就是说,内心其诚的一定会表露在外面。所以君子独自一人时,也要谨旗地进行内心反省。會子说:“好多眼晴看着你,好多手指着你,这是多么严厉啊:”财富能够装饰房屋,德行能够修饰人身,心胸宽广,身体就会安泰舒适。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其诚。 【批判】礼孟之徒为了达到政治上复古倒退的反动目 的,抛出了“诚意”这个唯心主义的修养经。怎样来“诚意”呢?他们提出要在“旗独”上下功夫。《大学》中所谓的“旗独”和《中庸》中的“旗独”一样,都是要人们用周礼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修身养性,闭门思过,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其实质就是企图以此束缚劳动人民和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磨灭他们的革命斗志;对其内部来说,则是要求奴隶主贵族都修养成为旧制度的卫道士,复辟奴隶制的急先锋。 儒家的这套“内省”的修养经,被历代反动派所欣赏和信奉。大叛徒刘少奇在黑《修养》里要人们照此“郑重其事地进行自我修养”。野心家林彪也心怀叵测地说什么“要解决问题,就要从灵魂深30 ==========第39页========== 处爆发革命”。刘少奇、林彪鼓吹的“修养经”、“爆发论”,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脫离为特征的,是植根于孔孟之道这堆粪土上的两棵毒菌。我]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把刘少奇、林彪连同他们的唯心主义“修养经”、“爆发论”批倒批臭。 八 【原文】所谓脩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1,则不得 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脩身在正其心。 【注释】1身一一这里指“心”,即思想。念懥(fènzhi奋致) —-愤怒。 【译文】所谓修身在于端正自己的心,是因为心有所愤怒,就不能得到端正;有所惧怕,就不能得到端正;有所好乐,就不能得到端正;有所忧虑,也不能得到端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吃东西也不知道滋味。这就是说修身在于端正自己的心。 【批判】所谓“正心”,实际上是孔老二“思无邪”的翻 版。孔孟之徒宣扬“正心”说,企图以此把劳动人 31 ==========第40页========== 民和新兴地主阶级的喜怒哀乐等思想威情严格禁锢在周礼的规范之内,把他们反抗、变革的思想扼杀在荫芽之中,在思想领域内实行残酷的奴隶主阶级专政。 九 【原文】所谓齐其家在脩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1,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2而辟焉,之其所敖惰3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4,恶5而知其美者,天下鲜6矣。故谚有之日:“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脩不可以齐其家。 【注释】1之—同“于”,对于。辟一偏于。 2哀矜 (jin今)一哀怜。3敖(à0傲)惰--傲慢,轻视。4好(hào浩)-喜爱。恶(è饿)一坏处。5恶(wù务)—讨厌。6鲜(xin显)—少。7之 一代词,指代下面的话。8预(shuò朔)-一壮,大。 【译文】所谓整顿好自己的家族在于修养好自身,是因为人 们对于他们所亲爱的人常有所偏,对于他们所贱恶的人常有所匾,对于他们所敬畏的人常有所偏,对于他们所怜惜的入常有所偏,对于他们所轻视的人常有所偏。所以32 ==========第41页========== 喜爱一个人而父能知道他的缺点,厌恶一个人而艾能知道他的优点的人,天下很少。所以谚语里有这样的说法:“〔由于溺爱)沒有入!道自己孩子的缺点,〔由于贪得无 厌沒有人认为自J的苗是壮的,”这就是说自身不修养 好就不能整顿好自已的家族。 【批判】按照孔孟之徒的意思,奴隶主贵族如果自身 不修养好,思想感情就会有所“偏颇”。这种“偏爱”、“偏恶”的威情不利于维护奴隶主家族内部的反革命团结,同时也容易暴露他们对劳动人民和新兴地主阶级极端仇视的反革命面目。因此,必须通过“修身”使这些“偏颇”的威情不要流露出来,并且能装出一付“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唯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脸来。”(x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鲁迅全集》第一卷第251页)其实,爱和帽都是有阶级性的。“在阶级壮会里,也只有阶级的爱”。(《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09页)反动派之所以把自已打扮得貌似公允,完全是为了骗人的,孔孟之徒宣扬这种中庸之道,是为复辟奴隶制服务的。新老修正主义者也极力鼓吹中庸之道,用折衷主义冒充辩证法,他们抹煞阶级斗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 33 ==========第42页========== 和无产阶级专政。中庸之道是同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哲学根本对立的,是反动派的思想武器。 【原文】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 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日:“如保赤子3。”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 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4,一国作乱,其机5如此。此谓一言偾6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8之;桀纣帅天下以暴9,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面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1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1,而能除2诸人者,未之有也3故治国在齐其家。《诗》14云:“桃之天天15,其叶蓁蓁6。之子于归”,宜8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9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20云:“其仪不忒21,正是四国2。”其为父子兄弟足法3,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34 ==========第43页========== 【注释】1所以一用来…的东西。事—一侍奉。2弟 一一同“悌”,奴隶主阶级的道德规范之一,指弟弟顺从兄长。孔孟之徒宣扬“悌”的目的在于维系氏族中横的关系,维护和复辟奴隶制的宗法等级制度。3赤子一婴儿。4戾(Ii历)一横暴。5机一关健,诀窍。6偾(fèn奋)—败坏。7尧舞一唐尧和虞舞,传说中古代原始公社时期氏族联盟的两个首领,后来被儒家吹捧为最早的“圣人”。帅一率领。8从 一一跟从,照样办。9桀一一夏桀,夏朝最后一个君王。纣一商纣王,姓子,名辛,又称帝辛,商朝最后的一个君王。他會对开发东南和古代中国的统一,有一定的贡献。但他也骨对劳动人民进行过残酷的压迫和剝削。10诸—“之于”的合音。有诸己,即有之于己。求诸人,即求之于人。下文“诸”同。11乎-一于,在。恕一一孔丘“仁”的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孟之徒宣扬“恕”,是要奴隶主阶级内部互相体谅,维护其反革命团结。面对劳动人民和新兴地主阶级则是镇压,决不宽恕。12喻一明白,这里是使明白的意思。13未之有一即未有之。之,代词,代“所栽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的事。14《诗》一一指《诗经·周南·桃天》篇。15天天一形容草木茂威而艳丽。16蓁(zhēn其)蓁一树叶茂威的样子。17之一代词,这个。子一女子。于归一出嫁。18宜一和鞋,这里是使和睦的意 35 ==========第44页========== 思。19《诗》一指《诗经·小雅·蓼(ù路)萧》篇。20«诗》ー一指《诗经・曹风・鸠(shijù师)》篇21仪—礼节,仪式。忒(tè特)一差错。22正一端正,这里是教育好,使端正的意思。四国一一四方各国。23法一效法 【译文】所谓治国必须首先整顿好自己的家族,因为自己的 家族都不能教有好,反而能教育好别人,是沒有的事。所以君子不用走出家门,就能教育好一国。孝,是用来侍奉君主的;悌,是用来侍奉长上的;慈,是用来使唤民众的。《康诰》篇上说:“要象母亲爱护婴儿一样。”如果诚心按〔“孝”、“悌”、“慈”的〕要求去做,虽然不能完全做到,但也相去不远了。沒有先学会了养育婴儿才出嫁的。〔统治者门 一家做到了仁,一国就会兴起仁来;〔统治者门一家做到了礼让,一国就会兴起礼让来;〔统治者门一人贪暴,一国就会作起乱来。它的诀窍就在这里。这就是说,〔统治者〕一句话就能坏事,一个人就能使国家安定。唐尧、虞舜用仁道来治理天下,民众就跟着兴仁爱,夏桀、商纣用暴虐来治理天下,民众就照样暴乱。如果统治者发出的命合和他们的喜好相反,邢么民众就不会服从,所以君子自己有好的道德,才能要求别人;自己沒有过错,才能指责别人。如果自身不讲恕道,而让别人明白恕道,那是沒有的事。所以,治理国家在于整顿好自己的家族。《诗经》上说:“桃树多美好,叶子多茂盛。这个女子出嫁了,一定36 ==========第45页========== 会使一家人和睦。”一家和睦了,扌可以教有好国的人。《诗经》上说:“与兄弟和睦。”与兄弟和睦才可以教育好 一一国的人。《诗经》上说:“礼节仪式沒有差错,就能够把 四方各国教育好。”〔一个人门当他作为父亲、儿子、哥哥、弟弟都成为家族效法的榜样时,民众扌会效法他。这就是说治国在于整颠好自己的家族。 【批判】奴隶制国家是氏族贵族的统治。作为统治阶 级的奴隶主,属于同一氏族,有共同的祖先,按照氏族血绿关系的拿卑亲疏,规定各个等级的继承和分封的各种制度。所以,奴隶制的等级、分封、世袭制度都是以宗法制度作为基础的。正因为如此,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思想代表儒家非常重视“孝悌”,并认为“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论语·学而》)。在奴隶制的宗法等级制度已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战国时期的孔孟之徒要复辟奴隶制就必须用“齐家”的办法整顿已经沒落了的奴隶主家族,把已趋于崩溃的奴隶制的宗法制度恢复起来,以便为复辟奴隶制打下基础。所以,他们提出“治国必先齐其家”。他们把“孝”(子女对父母)、“悌”(弟弟对兄长)、“慈”(父母对子女)作为维护家族内部关系的根本道德规范。不仅如此,他们还把“孝”、“悌”、“慈”从家族内部推广到 37 ==========第46页========== 国家政治生活中,把“孝”和“事君”、“悌”和“事长”、“慈”和“使众”联系起来,即所谓“忠臣出于孝子之门”。《大学》中反复强调“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正是把“齐家”作为“治国”的基础的。战国时期的孔孟之徒狂热地鼓吹“齐家”、“孝悌”,同法家把“孝悌”列为六虱之一,并主张“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是针锋相对的。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的“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算拿之恩绝矣”一段话,正是在这一问题上儒法两条路线斗年的反映。 林彪对孔孟之徒宣扬的“亲亲、拿拿、长长”异常信服,还胡说什么“忠、孝、节、义”要“用其内容”,妄图用儒家思想毒害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这是绝对不能得逞的。 (一) 【原文】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面民兴孝1,上长长而民兴弟2,上恤孤而民不倍3,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4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38 ==========第47页========== 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诗》5云:“乐只6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⑧,维石岩岩9。赫赫师尹10,民具尔瞻山。”有国者不可以不旗,辟则为天下僇矣12。《诗》13云:“殷之未丧师14,克配上帝5。仪监于殷6,峻命不易17。”道18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注释】1老老一一第-个“老”字用作动词,孝敬的意思。第 二个“老”字是名词,老人。2长长一第一个“长”字用作动词,算重的意思。第二个“长”字是名词,兄长。弟——同“悌”。3恤(xù叙)——怜悯,教济。倍一同“背”,违背。4架(x论协)矩之道-一梨,量度。矩,画方形的工具。架矩之道,拿矩来量度方形的办法。这里用来此喻奴隶主贵族的一套“推己及人”的统治办法,即“恕道”。5《诗》一指《诗经·小雅·南山有台多篇。6只—一句中语气词,无意义。7《诗》一指<诗经·小雅·节南山》篇。8节一一高大、险峻的样子。彼一那个。9维一一句首语气词,帮助判断。岩岩—一山石盖立的样子。10赫赫师尹一赫赫,势位显威的样子。师,太师的简称,是周朝最高的官职。尹,尹氏,太师的姓。11具一同“俱”,都。尔瞻一看着你。12辟一一邪件,这里指偏离 39 ==========第48页========== 奴隶主责族的道德规范。僇(1ù路)-一同“戮”,杀。13《诗》一指《诗经·大雅·文王》篇。 14殷一一商 王朝从公元前1324年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以后,即称为殷或殷商。师—众。15配上帝一配得上祭祀上帝,指接受“天命”做天子。16仪监-一仪,《诗经原文作“宜”,应当。监,同“鉴”,借鉴。仪监,应当借鉴。17峻命不易一一峻,大。峻命,即“天命”。不易,不容易。18道一一说。 【译文】所谓平天下在于治理自已的国家,是因为统治者孝 敬老人,民众就会兴起孝道来;统治者摩重兄长,民众就会兴起悌道来;统治者怜悯抚恤孤儿,民众也会照样去做。因此君子要掌握絜矩之道。厌恶上面对待自己的事,就不要用它对待下面,厌恶下面对待自己的事,就不要用它侍奉上面:厌恶前面对待自己的事,就不要用它对待后面;厌恶后面对待自己的事,就不要用它对待前面;厌恶右边对待自己的事,就不要用它对待左边;厌恶左边对待自己的事,就不要用它对待右边。这就是絜矩之道。《诗经》上说:“和善的君子,是民众的父母。”他喜好民众所喜好的,厌恶民众所厌恶的,这样,就叫做民众的父母。《诗经上说:“那个险峻的南山啊:山石度立。威严的太师尹啊!民众都仰望着你。”作为统治者不能不谨旗,如果偏离了规范就会被天下的人杀掉。《诗经》上说:“在殷朝沒有失去民众时,能配得上接受天命。应该用殷作为借鉴,得到天命是不容易的。”这就是说,得到民众就能得40 ==========第49页========== 到国家,失掉民众就会失掉国家, 【批判】所谓“絜矩之道”,实际上就是“恕道”。“恕” 是孔丘“仁”的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所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孟之徒宣扬“恕道”,一方面劝告反动统治阶级内部不要相互倾轧;另一方面,则妄图诱使劳动人民和新兴地主阶级对奴隶主阶级讲“恕道”,不要对他们施用革命暴力,以利于他们复辟。 一切反动派总是利用“恕道”这个反动思想武器从事反革命勾当的。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在他的黑《修养》里,胡说什么“将心比心”,林彪也鼓吹“忠恕”是“处理人事关系的准则”,妄图用阶级斗争熄灭论瓦解无产阶级专政。历史经验表明,反动势力对于人民革命力量的原则,从来就是“能够消灭者一定消灭之,暂时不能消灭者准备将来消灭之”,决不讲什么“恕道”。针对这种情况,人民革命力量对于反动势力,“亦应朵取同样的原则”。(《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儿点估计》,《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081页)在无产阶级专政下,“我们对于反动派和反动阶级的反动行为,决不施仁政。”(《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365页) 41 ==========第50页========== (二) 【原文】是故君子先旗乎1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 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3。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4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日:“惟命不于常5。”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注释】1乎一于,在。2此一则,就。3季民 指所谓“与民爭利”。施夺—实行掠夺。4悖(bi倍)一一逆,违背。5惟命不于常一惟,句首语气词。命,这里指所谓上帝赋予奴隶主贵族头子进行统治的“天命”。这句话意思是指统治者如果不按“明德”行事,上帝赋予的统治权就不能长久保留。这是反动的“天命论”。 【译文】所以君子首先在道德方面要谨愼。有了明德就会有 民众,有了民众就会有土地,有了土地就会有财货,有了財货就可供国家使用。德是根本,财是枝末。如果本末颠倒,就会与民争利,实行掠夺。所以统治者聚歙财货,民众就会离散,而施舍財货,民众就会归顺。所以统治者违背民心而发号施命,民众也会违背君心来对待;统治者违背民心而来聚歙財货,民众也会违背君心使其财货散42 ==========第51页========== 出。《康诰》篇上说:“得到天命不一定是长久的。”是说有善德就能得到它,反之就会失掉它。 【批判】孔孟之徒说什么“德”为本,“财”为末,似乎他 们是“重德轻财”的,其实这是彻头彻尾的欺膈。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反动派的“反革命事业尽管每天都在做,但是在嘴上,在官方的文书上,却总是满糖的仁义道德,或者多少带一些仁义道德,从来不说实话。”(《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389页)他有]鼓吹“德”,正是为了夺取更多的“财”。他们是一伙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利欲熏心”的伪君子。刻削阶级对劳动人民有的只是敲骨圾髓的剝削,“‘只要还有一块肉、 一根筋、一滴血可供榨取’,吸血鬼就决不罢休。”(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第334-—335顶) (三) 【原文】楚1书日:“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2。” 舅犯3曰:“七人4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5。”秦誓%6日:“若有一个臣,断断分无他技7,其心休休焉8,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已有之;人之彦 大学 圣9,其心好之,不啻10若自其口出。毫11能容之, 43 ==========第52页========== 以能保我子孙黎民12,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媚疾13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4。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日殆15哉。”唯仁人放流16之,进诸四夷17,不与同中国18。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19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20。见不善而不能退,退面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1人之性,菑必逮夫身22。 【注释】1楚一一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湖南、湖北一带。2善一一指有“善德”的人。这两句话参看<国语·楚语下》和刘向心新序·来事》。3到犯一春秋时“五霸”之一晋文公的舅舅狐偃,字子犯。4七人逃亡在外的人,指晋文公重耳。5仁亲一一亲爱仁人。以上这两句话参看<礼记·檀弓下。晋文公未即位前會流亡在外十九年。相传他流七在翟国时,泰穆公會劝他回国即位。当时孤偃让他用这两句话蜿言谢绝了秦国使者。6《秦哲》一《尙书·周书》中的一篇。7断断分一一断断,诚实忠厚的样子。分,表示感叹的语气词。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他一一其他,别的。8休休一心胸宽广的样子。焉一句尾语气词。9彦一俊美。圣—聪明。10不啻(hi翅)一不但。11寔(shi时)一-同“实”,实在,确实。,12黎民一众民。13媚(ma0圜)疾—4 ==========第53页========== 疾,同“嫉”。媚疾,嫉妒。14违一-阻碍,反对。俾(bi此)一使。15殆(dai怠)—一危险。16放流—放逐,流放。17迸(bing#)诸四夷一一进,排除。诸,“之于”的合音。四夷,古代统治阶级对我国四方边远地区兄弟民族的蔑称。18中国一一我国古代汉族居住在中原地区,故自称为中国。19贤一指奴隶主贵族中所谓有“才”“德”的人。20命-一当作“慢”,怠慢。21拂一违背。22菑(zai灾)一同“灾”。逮一及。· 【译女】楚国古书上说:“楚国沒有什么可以作为珍宝,只把 有善德的人当做珍宝。”舅犯说:“逃亡在外的人沒有什么可以作为珍宝,只把亲爱仁人当做珍宝,”<秦誓》篇上说:“假如有一个臣子,很诚实,但沒有什么才能,他的心地宽广,很能容人。别人有才能,就象他自已有一样;别人俊美聪明,他不但口头上赞美,而且从心里敬佩。他能够包容人,因而能保护我的后代和民众,对我是有利的啊:〔假如有一个臣子,〕别人有才能,就嫉妒帽恶;别人俊美聪明,就阻碍别人,使之不能成功。他不能包容人,因而就不能保护我的后代和民众,对我是危险的啊:”有仁德的人〔把不能容人的人)流放驱逐到边远的地方,而不和他同居国中。这就是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知道爱什么人,恨什么人。见到有才德的人不选拔,选拔而不能重用,这是怠慢。见到不善的人不能贬斥,贬斥而不能放逐到边远的地方,这是过错,喜好别人所厌恶的,厌恶别人所喜好的,就 45 ==========第54页========== 是违背人性,灾难就必定要临头了。 【批判】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讲儒家的反动组织路线 的,它是孔丘“举贤才”(《论语·子路》)口号的具体发挥。在封建制已经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条件下,沒落奴隶主阶级从他们复辟的愿望出发,时刻梦想着把奴隶主贵族“举”进新兴地主阶级国家机构丙部,篡夺其领导权,变“法治”为“德治”,重新复辟奴隶制。战国到秦汉之际孔孟之徒“举贤才”的实际意义就是如此。 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贤”的标准。法家的“尚贤使能”同儒家的“举贤才”有本质的区别。当时法家为了巩固封建制,坚决主张破除奴隶制的世卿世族制度,废除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提拔和 ⑧ 重用新兴地主阶级的先进人物,这就是法家的“尚贤使能”的用人路线。孔孟之徒是以能否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盒来划分“贤”与“不贤”和“善”与“不善”的。在他们看来,只有那些享有世袭特权,顽固坚持反动立场,具有奴隶主阶级的政治道德修养,疯狂进行反革命复辟活动的人,才是“贤人”、“善人”,应当加以重用;对于那些主张革新前进、反对复辟倒退的人,他们则视为“不贤”、“不善”,千方百计地打击和排斥,必欲置之死地面后快。孔 46 ==========第55页========== 孟之徒在用人问题上以举“贤”为名,行“举逸民”之实,妄图实现“兴灭国、继绝世”的反革命目的。 (四) 【原文】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1信以得之,骄泰2以失 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3,用之者舒4,则财恒5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6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7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8日:“畜马乘9,不察于鸡豚0。伐冰之家11,不畜牛羊。百乘之家2,不畜聚敛之臣13。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1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5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注释】1忠一奴隶主阶级道德规范之一。孔孟之徒的所谓“忠”,指尽心竭力地待奉奴隶主贵族和上层统治者,死心塌地地为奴隶主阶级效劳。2泰一这里意思是放纵。3疾-快。4舒—缓慢。5恒-一经常。6义一一奴隶主阶级的道德规范之一。孔孟之徒的所谓“义”,指言行要服从奴隶制的统治秩序,即符合 47 ==========第56页========== 周礼。7府库一古时统治者存放布帛财物的仓库。8孟献子一一春秋时鲁国大夫仲孙蔑。9畜(xù絮)马乘(shèng圣)一一畜,养,这里是有的意思。乘,四匹马拉的车子。战国以前,马一般都是用来驾车的。在奴隶主阶级中由于等级不同,驾车所用马的数量也不同。一辆车,卿大夫四匹马,卿大夫之下的士一般只能用两匹马。畜马乘,指由士刚上升为大夫的人。10豚(tn屯)一一小猪。11伐冰之家-伐,敲打。伐冰之家,指丧祭时能用冰的一般卿大夫。12百乘之家一乘,在战国以前,常用来指兵车。百乘之家,指具有百乘兵车这样的武装力量的卿大夫,他们一般都是执政掌权者。 13 臣一这里指卿大夫的家臣。 14长(zhang掌)- 掌管,统治。15彼—-指君王。 【译文】所以做君子有大道理,必须依靠忠信才能得到天下, 如果骄傲放纵就会失掉它。开发财源也有大道理:生产的人要多,消费的人要少,创造财货要快,使用要慢,这样,财货就经常充足了。有仁德的人舍弃财货来换取自己的名位,不仁的人不顾-一切,拚命去发财。沒有统治者讲仁而臣民不讲义的。沒有讲义的人做事会不做到底的。〔这样,〕沒有哪个府库的财货会不是自己的。孟献子说:“有车马的人,不要再去考虑养鸡猪的事。丧祭能用冰的人,不要再去养牛羊。拥有百辆兵车的人,不要再养搜刮民财的家臣。与其有搜刮民财的家臣,还不如有偷盗财货的家臣。”这就是说,治国不要以利为利,而要以义为48 ==========第57页========== 利。治理国家的人,如果专门注重财利,这主张必定来自小人。君王认为小人的主张是好的,就让他治理国家,那灾雅就会到来。这时虽有善人,也沒有办法了。这就是说,治国不要以利为利,而要以义为利。 【批判】这一段是孔孟之徒进一步讲“德与财”、“义与 利”的关系的。在这里,他们两次提到“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仿佛他们萁正是“重德轻财”、“重义轻利”的。果宾如此吗?否:这完全是弥天大谎。他们打着“德”、“义”的幌子,反对“财”、“利”,其目的是为了攻击和反对法家所实行的经济变革,妄图改变法家的政治路线,复辟奴隶制,恢复他们已被刻夺了的“财”和“利”。 “义”与“利”的论战,历来是儒法两条路线斗争的一个重要问题。战国时期,商鞅等法家进行了变法,他们视“德”、“义”为草芥,主张发展生产,“坏井田,开阡陌”,摧毁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这时候,孔孟之徒站在奴隶主贵族的立场上,大骂法家“不仁”、“不义”,攻击法家“长国家而务财用”是“小人”,并威胁说会“灾害并至”。这跟当年孔丘口口声声嚷的“君子®于义,小人隃于利”是同出一辙的,都是从根本上否定劳动人民和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盒。其实,这一小撮沒落奴隶主贵族 9 ==========第58页========== 恰好是“口头上反对功利主义、实际上抱着最自私最短视的功利主义的伪善者”(《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21页)。 林彪是个地地道道的孔老二式的伪善者。他恶毒诬蔑劳动人民想的只是“怎样搞钱”、“怎样搞米”,只知道“恭喜发财”、“招财进宝”,而吹嘘什么“我们的思想与他们的思想是有天壤之别”,这纯粹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其实,林彪反党集团才是一群特别贪婪的极端利己主义者,是一批穷奢极欲、巧取豪夺、不择手段地聚敛财富的暴发片,他们代表了被打倒的地主资产阶级的复辟愿望和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的篡权要求,恨不得一下子把属于全国人民所有或集体所有的财富吞下肚子里去,把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化为私有制,·复辟资本主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搞清楚对资产阶级专政的问题,巩阍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 .n镇压刻倒阶级的反抗,一步一步地造成使资产阶 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的条件,为实现共产生义的远大理想面奋斗。 50 ==========第59页========== 中庸》批注 ==========第60页========== ==========第61页========== 前 言 《中庸》是一部宜扬唯心论、形而上学的反动世界观和复辟倒退的政治路线的儒家著作。据《史记》记载为孔丘的孙子孔伋(子思)所作,但从书的内容可以明显看出,战国和秦汉之际的孔孟之徒骨对它进行过加工增添。此书西汉时辑入《礼记》,后由南宋反动理学家朱熹把它从《礼记》中抽出,同《论语》、《孟子》、《大学》一起作了精心的注释,合编成《四书章句集注》。此后,《中庸》便被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奉为重要“经典”,强迫人们必读和信奉,成了禁锢广大劳动人民思想的一副精神枷锁。党内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也把它作为推行其机会主义路线的重要理论根据。叛徒、卖国贼林彪为了复辟资本主义,从《中庸》那里拾取破烂的思想武器,猖狂反对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因此,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对《中庸》进行批判,肃清其流毒,对于我们批判资产阶级,批判修正主义,在上层建筑各个领域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有着重要的意义。 53 ==========第62页========== 春秋末期,在奴隶起义的沉重打击下,奴隶制全面崩溃,新兴地主阶级用革命暴力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封建制逐步确立。但是,被推翻的奴隶主阶级并不甘心失败,他拚死要夺回失去的“天堂”。从战国到秦汉之际这整个历史时期内,沒落奴隶主阶级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异常尖锐激烈。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思想代表法家为肯定封建制、批判奴隶制大喊大叫,代表沒落奴隶主贵族的儒家则为复辟奴隶制大造反革命舆论。孔伋之流继承了孔丘“克已复礼”的反动衣钵,把这一“孔门传授心法”,也就是从事反革命复胖活动的理论政治纲领和策賂手段,“笔之于书”,抛了出来。由此可见,《中庸》一书的出笼是当时阶级斗单和路线斗爭的反映,它完全是为奴隶主阶级的复胖活勒服务的。 《中庸》一书集中阐发和宜扬了孔丘炮制的中庸之道。孔丘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雍也)孔丘之流把中庸之道吹嘘成一种至高无上的道德,要认们必须“择乎中庸”,“连道而行”。那么,中庸是什么意思呢?孔丘说:“过犹不及”。(《论语·先进》)他述进一步解释说:“礼乎礼,夫礼所以制中也”。(《礼迄·仲尼燕居》)这就是说,“中”在政治上的标准就是周礼。超过了礼的规定就像做不到礼的规定一样,是 54 、- ==========第63页========== 不符合中庸之道的。因此,孔丘所鼓吹的中庸之道,就是要人们办事情调和折衷,不偏不倚,严格连守周礼,“过”,不行,“不及”,也不行,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偏离和改变。很显然,孔丘在调和折衷的幌子下,把规隶制绝对化、神圣化和永恒化了在《中庸》一书中,孔彼之谦不钗幸盘魅承了孔丘的中庸之道,同时还根据双隶主阶级复辟活动的政治需要大珈发挥。孔伋之流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就是说,只要人们通过“自我修养”的方法,使自己的思想戚情符合周礼的规范,不要有“偏邀”、“过火”的言论行动,社会上各个等级的人各安其 ) 位,奴隶制的“太平盛世”就会复兴起来。孔伋之流的“中和”,也就是孔丘的“中庸”。不同的是,他们着重发挥了中庸之道调和矛盾、取褙斗争的一面,把调和折衷说成是天下普湛通行的谁则。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中情’:把两个极端‘调和'超来”,“实际上阶级矛盾日盐尖锐,在會论上却调和和缓和这种矛盾”。(《关于帝国主义的笔记》,《列宁全集》第三十九卷第5顶)面对着当时殊死的阶级搏斗,孔伋之流正是通过鼓吹矛盾调和论,鼓吹阶级调和,来反对新兴地主阶级的革命暴力和革命专政,.以便达到其复辟级隶制的反动 55 ==========第64页========== 目的。 毛主席指出:“只有现在的和历史上的反动的统治阶级以及为他们服务的形而上学,不是把对立的事物当作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去看,而是当作死的、凝固的东西去看,并且把这种错误的看法到处直传,迷惑人民群众,以达其缕续统治的目的。”(《矛盾论》,《毛泽东选集》,横排本,第一卷第305页)从哲学上说,孔丘、孔伋之流所宣扬的中庸之道就是这种反动的形而上学,它同革命的辩证法是根本对立的。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是对立统 一的法则。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无不处在矛盾的对立斗争之中,矛盾斗年的发展,突破了一定的界限,必然发生质变,引起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在人类让会中;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存在和发展,引起了革命,新兴的革命的阶级战胜腐朽的反动的阶级,从面推动批会历史的向前发展。孔丘、孔伋之流所宣扬的中庸之道,则极力调和矛盾,取消斗争,反对旧质向新质的转化,反对革命变革,妄图永远保存旧制度,保持旧事物使它得免于死亡。因此,中庸之道是反动的哲学,是沒落阶级反对社会变革、前进,主张复古、倒退的复辟之道。 毛主席在总结历史上两条哲学路线的斗爭时深刘56 ==========第65页========== 指出:“形而上学,亦称玄学。这种思想,无论在中国,在欧洲,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间内,是属于唯心论的字由观,…”(《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75页)在《中庸》这本书中,形而上学同唯心论正是融为一体的。孔伋之流在宣扬中庸之道的形而上学反动思想时,还提出了“诚”这一唯心主义的哲学概念。他门喋喋不休地反复宣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他们在“诚”的藏念上来来去去兜圈子,无非是说“诚”是老天爷赋予人的本性,是人心固有的东西,即所谓“人性”。有了“诚”才有万物。他们所说的“诚”内容包括仁义、孝悌、忠恕、中庸等奴隶主阶级的道德观念,而作为“诚”的内容之一的“中庸”则被提到极高的地位。 把孔丘唯心主义的“天命论”同人性论直接联系在 一起,这应该说是孔伋之流的一大发明。从这点出发,他们极力美化反动沒落的奴隶主阶级,诬蔑劳动人民和新兴地主阶级,宜扬奴隶主政权的合理性和神圣性,为崩溃了的奴隶制扬播招魏,为奴隶主贵族的复辟活动撑腰打气。孔伋之流宣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只有天下“至诚”的“圣人”即奴隶主头子,于能“存诚尽性”。这些人生下来就自然地领会“天道”,把握自 57 ==========第66页========== 身固有的“诚”,发挥天赋的人性,并能由“成己”到“成物”,由“尽人之性”到“尽物之性”,直到“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并列为三。因此,这些“至诚如神”的奴隶主头子,按照老天爷的安排,“必得其位,必得其酵,必得其名,必得其寿”,他们骑在劳动人民头上作威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至于劳动人民和新兴地主阶级,在 1 孔伋之流看来,他们“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肆无忌惮地“反中庸”,那是绝对违反“天道”、“人性”的。“如此者,裁(灾)及其身者也”,一定要受到老天爷的惩罚,因此,他们万万不可造反,不可革命。孔伋之流还提出“旗独”的方法,用以束缚劳动人民和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磨灭他们的斗年意志,要他们安于“天命”,“素贫贱,行乎贫践”,“素患难,行乎患难”,老老实实斯任奴隶主贵族的宰割。这是典型的压迫有理、造反有罪的论。孔伋之流就是这样通过关于“诚”的反动说教,“最后得出一个答桌:应该由责人、贤人和智者来统治”。(马克思和恩格斯:《<新菜茵报。政治经济评论>第4期上发表的书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七卷第307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存在决定意识。在阶级社会中,阶级和阶级斗年的存在决定人的思想意识。然而,孔极之流却把“诚”这个沒蕃奴隶主阶级的意识形态说成是天赋予人 58 ==========第67页========== 的,人心所固有的“普逼人性”,并且宣扬通过人的主观精神的无限扩张,可以创造和驾驭客观物质世界,这就从根本上颠倒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是地地道道的唯心主义。列宁指出,唯心主义“客观上就是反动派的武器,反动派的宣传工具”(《我们的取消派》,《列宁全集》第十七卷第60顶)。在当时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年中,孔伋之流提出“诚”这一唯心主义哲学概念完全是为奴隶主阶级从事反革命复辟活动服务的。孔伋之流所极力宣扬的唯心论和形面上学,是为他们反对革命和进步、主张复辟和倒退的反动政治主张提供理论根据的。在《中庸》一书中,孔伋之流抛出了“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的复辟倒退的政治路线,这是孔丘“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的翻版,它同当时坚持革命、坚持前进的新兴地主阶级的“法治”路线是针锋相对的。孔伋之流攻击新兴地主阶级“疾风”、“头雨”式的暴烈的革命行动是“小人行险以微幸”,咒骂新兴地主阶级“严刑峻法”的革命专政是“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指责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革新是“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他们要新兴地主阶级放弃革命暴力和革命专政,对奴隶主贵族讲“忠恕”,行“中庸”。他们攻击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秦始皇是“有其位”,“无其德”,要新兴地主阶级照搬奴隶制那一套, 色 59 ==========第68页========== “宪章文武”,“不议札,不制度,不考文”,不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们要维护奴隶制“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交”等“天下之达道”,保存“智、仁、勇”等“天下之达德”。总之,反对封建制的一切新生事物,开历史倒车,全面复辟奴隶制。 “历史上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它们取得统治权力以前和取得统治权力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它们是生气勃勃的,是革命者,是先进者,是实老虎。在随后的一段时间,由于它们的对立面,奴隶阶级、农民阶级和无产阶级,逐步壮大,并同它们进行斗争,越来越厉害,它们就逐步向反面转化,化为反动派,化为落后的人们,化为纸老虎,终究被或者将被人民所推翻。”(《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题解,《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088页)随着地主阶级逐步由革命转化为反动,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由反孔转变为拿孔。一小撮大地主阶级保守派不仅从沒落奴隶主贵族那里承袭了复古倒退的政治路线,而且还发挥了他们的唯心论和形面上学的反动世界观。董仲舒在孔伋之流所鼓吹的“天人合一”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天人威应”的遂论,同时,还大力宣扬“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思想,鼓吹“以中和理天下”,妄图使封建制度永世长存。到了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0 ==========第69页========== 空前尖锐,朱熹从《中庸》中觅取反动的思想武器,用以镇压次民革命运动,反对法家的革新主张,维护腐朽透项的封建统治秩序。人民公敌蒋介石更是把<中庸》奉为至宝,他把中庸之道吹捧为“最精微正确的人生哲学”,妄想通过血腥屠杀和政治欺骗来镇压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叛徒、卖国贼林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孔老 二的信徒,是中庸》的狂热吹鼓手。中庸之道是林彪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會经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改为机会主义的时候,用扩安主义置尤辨证旗是最年易欺骗群众的。”(《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三卷第188页)林彪就是这样干的。他宣扬“中庸之道…合理”,用中庸之道来对抗共产党的斗争哲学,用阶级调和论和阶级斗年熄灭论来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年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他还狂热鼓吹雌心主义的天才论、先验论,妄图篡党夺权,变无产阶级专政为资产阶级专政,在中国复辟资本主义。但是,孔孟之道并不能挽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牛封建牛殖民地社会在中国大地上必然崩溃的命运,也不能改变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这个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道其不行矣夫!”孔丘、林彪之流只能带着这种无可奈何的哀叹,被革命人民扫进历史的垃援堆。 61 ==========第70页========== 历史经验表明,任何一种新制度的建立,都必然引起旧势力的强烈反抗,必然要进行复辟和反复辟的长期斗争。在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建立之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被打倒的奴隶主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孔极之流,继承孔老二的衣钵,为了复辟奴隶制,为了对抗法家的“法治”路线,极力宣扬一条复古倒退的“德治”路线,宣扬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反动世界观,宣扬沒落奴隶主贵族的意识形态,借以欺骗群众,惑乱人心。因而在战国到秦汉之际在政治思想领域内展开了长期、激烈的阶级斗爭和路线斗争。这场半爭是关系到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能否巩固的大问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既代表了被打倒的地主资产阶级复辟的愿望,又代表了社会主义祉会中新产生的资产阶级分子篡权的愿望,他们所千的,同战国到秦汉之际沒落奴隶主阶级的复辟活动如出一辙。毛主席教导我们:“要抓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思想上改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这是历史的和现实的阶级斗争经验的总结。我们要在理论和实践上搞清楚什么是唯物论,什么是唯心论;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什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什么是修正主义;什么是正确路线,什么是错误路线;抓好政治思想领域的阶级斗争,同包括孔孟之道在内的剝削62 ==========第71页========== 阶级意识形态划清界线,这是关系到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一个根本问题。我们一定要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努力学好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继续深入批判刘少奇、林彪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继续深入批孔,保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发展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坚持前进,反对倒退,为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为在上层建筑各个领域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而努力奋斗。 一九七五年八月 63 ==========第72页========== 【原文】天命之谓性1,性之谓道2,嵴道之谓教3。道 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旗乎其所不睹5,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6,莫显乎微。故君子旗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8,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10也。致11中和,天地位12焉,万物育焉。 【注释】1天命一一天的意吉和命令。孔丘的“天命论”是他的反动唯心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天”是有意志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主宰,人的生死祸福,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地位都是“天”安排的。性一指天赋予人的“本性”。这里指奴隶主阶级的仁义、孝悌、忠恕、中庸等一整套道德观念,也就是奴隶主阶级的阶级性。《中庸》中的“性”和孟轲“性善论”的“性”是一致的。2率一循,依顺。道一一道路,道理。《中庸》一书中的“道”一般指儒家所谓的做人治国的根本原则。他们认为“道”是“性”的外在表现。64 ==========第73页========== 3脩一同“修”,本书后面出现的“脩”,均同“修”。这里是修养,推行的意思。教一一教化,指用奴隶主阶级的道德观念去约束、统治人们的思想。4须臾(yú余)一一 一会儿,片刻。5君子—-《中庸》一书中,“君子”一般均指奴隶主贵族和他们的政治思想代表。乎一一于,在。6见(xiàn现)一同“现”,表现出来。隐一暗处,深处。7慎其独一慎,谨棋。独,独自一人。慎其独,指脱离社会实践,独自一人谨旗地进行内心反省,体验先验的道德观念。这是儒家宣扬的一种唯心主义的修养方法。8发一表现出来。中一无“过(超过)”无“不及(设有达到)”,不偏不倚,一切都按照周礼行事。这里有保持天赋予人的“本性”的意思。9中(zhòng众)节一一中,符合。节,节度。这里指周礼所规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和一一调和。这里有在行动上符合天所赋予人的“本性”的意思。10达道-一普遍通行的准则。11致—达到。“12位-一位置,在这里用作动词,安其位的意思。 【译文】天所赋予人的叫做性,顺着性行动的叫做道,按照道进行修养的斟做教。道是人们一刻也不能禽开的,可以离开的,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情况下,总是十分谨旗,在别人听不到的情况下,总是十分警惕。:沒有比隐微的东西更容易表现出来的,沒有此细微的东西更容易显露出来的。所以君子独自一人时,也总是要谨旗地进行内心反省。喜怒哀乐等戚情沒有表现出 65 ==========第74页========== 来叫做中,表现出来,都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和是天下普逼通行的准则,达到了中和,天地就各安其位,万物也就发育生长了。 【批判】《中庸》一开始就兜售孔丘唯心主义的“天命 论”和人性论,宣扬人们头脑里存在着一种天赋的“性”。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精神,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而孔伋之流却把人性说成是天所赋予的,是人们头脑中所固有的,这就从根本上颠倒了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意识的关系,是地地道道的唯心论的先验论。同时,孔伋之流所说的“性”,是抽象的人性,完全抹煞了人的阶级性。毛主席指出:“有沒有人性这种东西?当然有的。但是只有具体的人性,沒有抽象的人性。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清阶级性的人性,而沒有什么超阶级的人性。”(《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27页)孔伋之流所说的“性”也不例外,它不过是奴隶主阶级的阶级性,即仁义、孝悌、忠恕、中庸等一整套奴隶主阶级的道德观念。孔伋之流还把“道”,也就是儒家所谓的做人治国的根本原则,说成是“性”的外在表现,是禀赋于天的,所以要求人们必须“遵道而行”,否则就是违反“天命”,就是“大逆不道”。列宁會经指66 ==========第75页========== 出,刻削阶级的道德“是他们从上帝的意旨中引伸出来的”,他们“假借上带的名义说话,为的是要贯彻他们这些剃削者的利盆”。(《青年团的任务》,《列宁选集》第四卷第351页)孔伋之流极力宣扬“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是为了论证奴隶制的天然合理性,是为复辟奴隶制服务的。 怎样来“修道”呢?孔伋之流提出了“愼独”的方法。其实,“旗独”并不是什么新鲜货色,只不过是孔丘“内省”的翻版而已。它让人们不要接触外界客观事物和社会实际,独自一人“闭门修养”,向内心做功夫,除去一切“邪念”,时时处处以周礼严格约束自己。可见“慎独”就是“克己”,它是为“复礼”服务的一种唯心主义的修养经。 孔伋之流认为人们按照“旗独”的方法去修养,使自已的言行都符合奴隶主阶级的“道”,也就是充分发挥了奴隶主阶级的“本性”,这样就“致中和”了。孔伋之流的“中和”说,是一种反辩证法的“合二而一”论,是对孔丘提出的“中庸”的继承和发展,他们把“中”同“和”联系起来,既反对“过激”,又主张调和,妄图以此扼杀革命人民的斗争。在孔伋之流看来,达到了“中和”,就会“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也就符合奴隶制的秩序了。 67 ==========第76页========== 孔伋之流的这种“中和”论,被历代反动派所推崇。汉代鼓吹“罢黜百家,独拿儒术”的董仲舒,叫嚷要以“中和理天下”,独夫民贼蒋介石贩卖“致中和则无事不举”,都是为了维护旧秩序,反对革命。叛徒、卖国贼林彪也胡说什么“防止对立超过了限度,它就会破坏统一”,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还胡说什么“两斗皆仇,两和皆友”,攻击我们反对帝修反的斗年,要我们和敌人讲“和”结“友”,以达到其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目的。这一切表明,“中和”和“中庸”是反劲派反对革命的思想武器。 【原文】仲尼日:“君子中庸1,小人2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3,小人之〔反4中庸也,小人而无总惮也。” 【注释】1中庸一中,解释见第一章注8。庸,常,常理,常规。中庸,就是将无“过”无“不及”,不偏不倚作为常理、带规。它完全否定事物的质变和发展,是彻头彻尾的形而上学。2小人一一这是儒家诬劳动人民和新兴地主阶级的称呼。3时中一时时保持无过”无 68 ==========第77页========== “不及”、不偏不倚。4反一一“反”字据王肃本补。5无忌惮一设有顾忌和畏惧,指劳动人民和新兴地主阶级不受周礼约束,起来造反和实行变革。 【译文】孔子说:“君子的言行符合中庸,小人的言行违反中庸。君子的言行符合中庸,是因为他们时时保持无‘过?无‘不及’,不偏不倚:小人的言行违反中庸,是因为他们无所顾忌和要惧。” 【批判】在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肚会大变革时期,奴 隶起义和新兴地主阶级的夺权斗年,形成了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强有力地冲击着腐朽的奴隶制。孔丘为维护和复辟奴隶制,抛出了中庸之道。孔丘说:“礼乎礼,夫礼所以制中也。”(《礼记·仲尼燕居》)“中”在政治上的体现就是“礼”,即奴隶制的等级制度和道德规范。所谓中庸,就是将无“过”无“不及”、不偏不倚作为常理、常规,要求革命人民严格遵守奴隶制的等级制度和道德规范,不许“犯上作乱”。 “君子中庸”,“君子而时中”,这是骗人的鬼话。事实上,“君子”并不中庸。孔丘这个中庸之道的创始人,在鲁国代理宰相时,上台不八就杀了法家的先驱人物少正卯。郑国奴隶主阶级残酷镇压了一大奴隶起义,孔丘高叫“善哉”。孔丘何尝 69 ==========第78页========== “中庸”过?孔丘之流之所以宣扬中庸之道,一则测用来掩盖其刽子手的箝狞面目,二则对革命人民进行欺骗,使他们放弃革命斗年。 “小人反中庸”,“小人而无忌惮”,它从反面道出了当时劳动人民和新兴地主阶级的革命斗争,他门要推翻腐朽的奴隶制,要革命,要造反,反中庸之道而行之。“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474页)历史证明,反动派想用中庸之道来反对革命,是绝对做不到的。 三 【原文】子日:“中庸其至矣乎1!民鲜能久矣2。” 【注释】1其一表示揣度的语气词。大潦,恐怕。至一最高。2民一-民众,在《中庸》一书中,民一般指被统治的广大劳动人民、鲜(xn显)-一少。 【译文】孔子说:“中庸该是一种最高的道德了吧:可惜民众实行它的早就很少了。” 【拢判】春秋末期,奴隶起义和新兴地主阶级的夺权斗争风起云涌,所以,孔老二在拚命贩卖中庸之道 70 ==========第79页========== 的同时,也不得不供认,民众实行它的早就很少了。孔老二的话,从反面证明,要用中庸之道阻挡革命是不可能的, 在工人运动的历史上,也有宣扬中庸之道的假社会主义。恩格斯指出:“现在也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从不佩不倚的高高在上的观点向工人鼓吹一种凌驾于一切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之上的社会主义,这些人如果不是还需要多多学习的新手,就是工人的最凶恶的敌人,披着羊皮的豺狠。”(《<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年德文第二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77页)这种假社会主义,目的在于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叛徒、卖国贼林彪在他的一份黑笔记里写道“中庸之道…合理”,胡说什么符合他的“中庸之道”的就是“正确路线”。林彪所谓的“正确路线”,就是对沒有改造好的地、富、反、坏、右“一律给于(予)政治上的解放”,就是根本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反对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反对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它所“合”的是被打倒的地主资产阶级之“理”,新产生的资产阶级分子之“理”,其根本目 71 ==========第80页========== 的,就是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 四 【原艾】子日:“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1过之,愚 者2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俏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注释】1知(zi志)者一一知,同智”。知者,聪明的人。这里的“智者”同下文的“贤者”(有“才”“德”的人),都是指从奴隶主阶级中分化出来的一些新兴地主阶级分子。孔丘、孔便之流把他们称为“知者”、“贤者”是对他们的讥讽。2愚者一一愚赉的人。这里的“愚者”同下文的“不俏(xa0笑)者”(设有“才”“德”的人),都是指不努力维护奴隶制,不能完全按照周礼行事的效隶主贵族。 【译文】孔子说:“道不能实行,我知道它的原因了,因为聪明人做得超过了它,而愚蠢的人却达不到它;道不能彰明,我知道它的原因了,因为贤人的认识超过了它,而不贤的人却达不到它。正如人沒有不吃不喝的,但很少有人能其正辨明滋味。” 【批判】“在阶级斗争接近决战的时期,统治阶级丙鄱的、整个旧肚会内郡的瓦解过程,就达到非常强烈、非常尖锐的程度,葚至使得统治阶级中的一小72 ==========第81页========== 部分人說离统治阶级而归附于革命的阶级,即掌握着未来的阶级。”(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61页)在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一部分奴隶主贵族分化成为新兴地主阶级分子。他们顺应历史的发展,变法革新,孔丘认为这是“过”。还有一部分奴隶主贵族不能完全按周礼行事,不努力维护奴隶制,孔丘认为这是“不及”。这种“过”和“不及”都使奴隶主阶级所谓的“道”不能实行。看起来,孔丘对“过”和“不及”同样反对,实际上他主要反对“过”。在他看来,“过”破环了奴隶主阶级做人治国的根本原则,直接冲击着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甚至要推翻整个奴隶制。因此,在晋国铸刑鼎时,他恶狠狠地叫喊“贵贱无序,何以为国?”(《左传·昭公什九年》)鲁国新兴地主阶级代表季孙氏“八佾舞于庭”,他咬牙切齿地咒骂“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事实表明,孔丘反对“过”,目的就是为了扼杀革命,反对社会变革,开历史倒车。孔伋之流把孔丘这段话写进《中庸》,也完全是为了这个目的。 党内历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都是孔老二的忠实信徒,他们也打着“中庸”的旗号反对“过”。 73 ==========第82页==========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罕时期,工农革命运动在全国蓬勃兴起,农民运动,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在这革命发展的紧要关头,陈独秀叫嚷:“我们在相当时期以内,必须保持一种折衷的中庸的路线”,推行一条以中庸之道为理论根据的“一切联合,否认斗年”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攻击诬蔑农民运动“过分”,“糟得很”,对抗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妄图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打下去,维护地主、资产阶级专政。毛主席會经批判过这种“过分”的谬论,说:“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湖南农民运劲考察报告》,《毛泽东选集》第 一卷第17页)林彪为了推行其极右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蝎力宣扬什么“过分则转化”、“过极则相反”,恶毒攻击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搞得“过分”、“过极”了,反对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将革命进行到底! 五 【原文】子日:“道其不行矣夫1!” 【注释】1.其一一表示推测的语气词,大概,恐怕。夫一一表74 ==========第83页========== 示感叹的语气词。 【译文】孔子说:“道大概是不能实行了啊:” 【批判】孔丘之流所谓的“道”,是反动沒落阶级的复 辟之道。因此,一切进步的阶级和进步思想家都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春秋未期,在奴隶起义和新兴地主阶级夺权斗年打击下,奴隶制日趋崩溃。到了战国时期,由于封建制已基本确立,儒家邢“套陈货,已经越来越沒有市场了。“道其不行矣夫!”就是孔丘、孔伋之流发出的无可奈何的哀叹。但是,过了时的社会力量,“在咽气以前还要作最后的掙扎,由防御转为进攻,不但不避开斗争,反而挑起斗年…”(马克思:《反教会运动。一海德公园的示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一卷 ·第363页)。孔伋之流抛出《中庸》,正是向法家的“法治”路线展开进攻,妄图达到复辟奴隶制的反革命目的。 六 【原文】子日:“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2,隐恶面扬善,执其两端,州其中于民。其斯4以为舜乎1” 75 ==========第84页========== 【注释】1舜一传说中我国原始社会氏族联盟的首领,后被儒家歪曲为最早的“圣人”之一。知(zi志)一-同“智”,聪明,明智。与(yú余)一一同“欤”,表示疑问的语气词。2好(hào浩)--喜欢。迩(ěr耳)言-迩,近,浅近。迩言,指浅近平凡的言论,3执-把握。两端一两头,矛盾的两个对立面,这里指“过”与“不及”这两端。4斯-一此,这个。 【译文】孔子说:“舜可以说是非常明智的人吧,舜喜好询问,而且喜欢考察分析浅近下凡的言论,隐瞒人们的坏处,宣扬人们的善行,他把握着‘过’和不及’这两端,而用折衷的办法来治理人民。这就是舜之所以成为舜的原因吧1》 【批判】孔丘、孔伋之流借顽扬舜而为奴隶主贵族出谋划策,让他们在使用反革命暴力反对革命的同时,不要忘了使用中庸之道这把软刀子。所谓“执其两端用其中”,从哲学上讲,就是“把两个极端‘调和’起来”,“用折衷主义代替辩证法”(关于帝国主义的笔记》,《列宁全集》第三十九卷第5页)。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矛盾存在于一切喜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 76 ==========第85页========== 一卷第274、283页)。世界就是在矛盾双方的斗争和转化中发展的,人类社会也是在矛盾斗争中前进的。孔丘、孔伋之流宣扬“执其两端用其中”,就是企图以“合二而一”论来调和阶级矛盾,取消阶级斗年,维护和复辟奴隶主阶级的反动统治。 叛徒、卖国贼林彪也学着儒家“执其两端用其中”的腔调,胡说什么“凡事勿做绝了,做绝即一点论、必有恶果”,他玩弄折衷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斗爭哲学,反对我们党的反修斗争,这就充分暴露了他的右倾机会主义的嘴脸。 七 【原文】子日:“人皆日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 中2,而莫之知辟也3;人4皆日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5守也。” 【注释】1人一人们。主要指一些从奴隶主阶级中分化出来的新兴地主阶级分子。予一一我。知(hi志)一一同“智”,聪明。下同。2诸-一之于”的合音。罟(gǔ古)一罗网。拨(huo霍)-—捕捉野兽的木笼。3莫之知辟(bì闭)-一即莫知辟之。莫,设有谁。辟,同“避”,躲避。4人一人们。主要指一些不能努力 77 ==========第86页========== 维护奴隶制、完全按照周礼行事的奴隶主责族。5期(基)月一一周月,一个月。这里用来此喻时间很短。 【译文】孔子说:“人们都说自己聪明,但他们被赶到罗网、兽 笼和陷阱里却不知道躱避;人们都说自己聪明,但他们即使选择了中庸却连很短的时间都不能坚持下去。” 【批判】一些从奴隶主阶级营垒中分化出来的新兴地 主阶级分子反对中庸之道,主张革新。孔丘、孔伋之流诬蔑他们是被赶到危险境地也不知道躱避的人,力图诱使他们“择乎中庸”而且永远坚持下去,作奴隶制的卫道士:。历史事实表明,走向灭心的并不是新兴地主阶级,而是孔丘、孔伋之流所代表的反动沒落的奴隶主阶级。 八 【原文】子日:“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2。” 【注释】1回一颜回,字子渊,也叫颜渊,春秋时期鲁国人,出身设落奴隶主贵族。由于死心塌地跟着孔丘为维护和复辟奴隶制卖命,被孔丘视为最忠实的门徒及其反动事业的继承人。2拳拳一这里是牢握不舍的意思。78 ==========第87页========== 服膏(小yng英)膺,胸。服膺,紧贴胸前,表示牢记心上。 【译文】孔子说:“颜回这个人,选择了中庸,得到了一种好的道理,就牢牢地记在心上,而且永不失掉它。》 【批判】颜回是孔丘最忠实的门徒。“少正卯在鲁与孔 子并。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唯颜渊不去,颜渊独知孔子圣也。”(王充:《论衡·讲瑞篇》)颜回对孔丘的反动说教深信不疑,唯命是从,顽固地坚持反动立场,反对社会变革,是孔丘复辟奴隶制最得力的助手。孔丘、孔伋之流在这里吹捧颜回,就是企图树立一个“择乎中庸”,并且能够死抱住不放的黑样板,让人们都象颜回一样,成为奴隶主阶级最忠实的奴才,死心塌地地为复辟奴隶制卖命。 九 【原文】子日:“天下国家可均也1,爵解可辞也2,白刃 可蹈也3,中庸不可能也。” 【注释】1天下一指古代中国范围内全部土地,即全中国。国一指诸侯的封地。家一一指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鲫大夫的家族和封地(朵邑)。均一一治理,平定。 弹 ==========第88页========== 2爵(jué央)祿一官爵俸祿。辞一一推辞。3白刃一锋利的刀刃。蹈(dǎ0岛)一踩,踏。 【译文】孔子说:“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平定,官爵俸祿可以推 辞不受,锋利的刀刃可以琛在脚下,但是中庸却是不容易做到的。” 【批判】孔丘之流把做到中庸之道说得这么难,就是 要引起所有奴隶主贵族的高度重视,要他们顽固地去提倡它、实行它,以维护和复辟奴隶制。 十 【原文】子路问强。子日:“南方之强与2?北方之 强与?抑而强与3?宽柔以教,不报无道4,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5,死而不厌6,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7,强哉矫8!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10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注释】1子路一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时 鲁国人,孔丘的忠实门徒。他长期追随孔丘,是孔丘的得力帮凶。2与一同“欤”,表示疑问的语气词。3抑(y意)一还是。而-一代词,你。4无道一这里指违反奴隶主阶级治国做人原则的“蛮横无理”的行80 ==========第89页========== 为。5衽(rn认)-一古代睡觉用的席子,这里用作动词。金革一兵器和铠甲。6厌一一这里是悔恨的意思。7和一指待人和顺。流—一移动,这里是迁就的意思。8哉一一表示感叹的语气词。矫(jio皎)—一刚强勇武的样子。9有道-一道,指奴隶制社会反动的统治秩序。孔丘之流这里所谓的“有道”,就是指这种秩序得到了维护。下文中“无道”,就是指这种秩序遭到劳动人民和新兴地主阶级的打击和破坏。10塞(s色) 一不通达的意思。这里指穷困时的志向。 【译女】子路问什么是强。孔子说:“你问的是南方的强呢?北方的强呢?还是你应该学习的那种强呢?用宽大柔和的方法教育别人,对蛮横无理的行为不进行报复,这是南方的强,君子具有这种强。拿兵器、铠甲当枕头和席子用,死了也不悔恨,这是北方的强,强悍的人具有这种强。所以君子待人和顺而不迁就,这亨是其正的强啊:保持中立,不偏不倚,这才是其正的强啊:国家有道时不改变自己穷因时的志向,这才是其正的强啊国家无道时,至死也不改变自己的志向,这才是真正的强啊!” 【批到】从这里的四句“强哉矫”中不难看出,不偏不 倚,至死不变,顽固地坚持中庸之道,坚持奴隶主阶级的反动立场,就是孔丘所谓的“强”。孔伋之流引用孔丘这番关于“强”的说教,就是要让沒落的奴隶主贵族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坚 81 ==========第90页========== 持中庸之道,至死也不要改变。一切反动阶级的代表人物对孔丘、孔伋之流所鼓吹的这种“强”,无不备加赞赏。林彪反党集团主要成员、国民党反共分子、托派、叛徒、特务、修正主义分子陈伯达,在一九三九年就會吹捧这种“强矫”精神,说:“不偏不倚、至死不变一这在哲学上所谓‘中庸’,而在为自己一定的历史立场而奋斗的德行上,在一定条件下,就表现为‘强矫’的精神,而这精神本来正是我民族伟大的德性之一。”他积极配合国民党反动派,鼓吹儒家腐朽的道德观念。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林彪为了实现其反革命武装政变计划,疯狂叫嚷“不成功便成仁”,要同无产阶级进行较量。但是,这一切并不表明反动派的强大,而是恰合暴露了他们外强中干的虚弱本质。毛主席指出:“顽固分子,实际上是顽而不固,顽到后来,就要变,变为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95页)孔丘、林彪之流不都是这样的顽固分子吗? 【原文】子日:“素隐行怪1,后世有逮2焉,吾弗3为之 82 ==========第91页========== 矣。君子遵道而行,牛涂4而废,吾弗能已5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6,唯圣者7能之。” 【注释】1素隐行怪-一素,据汉书·艺文志》应为“索”。 索,寻求。隐,隐锌,指隐僻的即不符合周礼的道理。行怪,做怪异的事,指违反周礼进行社会变革。素隐行怪,是孔丘、孔伋之流对新兴地主阶级及其政治思想代表法家的攻击。2述称述。3弗一不。4涂 -—同“途”,道路。5已一止,停止。6遁(dùn钝)世一隐居。见一一被。7圣者一圣人,指儒家所谓道德、智能极高的人。 【译文】孔子说:“寻求隐僻的道理,做怪异的事情,后代人也许对此有称述,但我是不干这种事的。君子遵循着道去做,有的牛途而废,但我是不能中途停止的。君子依照中庸去做,即使隐居起来不被人们知道,也决不悔恨,只有圣人才能这样。” 【批判】孔丘杀害少正卯的五条罪状之一就是“行辟 而坚”,即不按奴隶制的规定行事,坚决地走革新道路。这里的“素隐行怪”也就是“行辟而坚”。它是孔丘、孔伋之流对新兴地主阶级和法家的恶毒诬蔑和攻击,企图以此来诋毁他们的革新主张,反对他们的革命斗年,阻止社会历史前进。在这里孔丘、孔伋之流还指责了那些维护奴隶制不得力 83 ==========第92页========== 的“牛途而废”的“君子”,竭力称颂“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面不悔”的“圣者”,要他成为顽固坚持复辟奴隶制的死硬分子。 十二 【原文】君子之道费而隐1。夫妇2之愚,可以与知焉; 及其至4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俏5,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域6。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9云:“鸢飞戾天0,鱼跃于渊11。”言其上下察12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13,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注释】1君子之道一就是第一章“率性之谓道”的“道”。参阅第一章注释2。费一广阔。隐一隐微。2夫妇一匹夫匹妇,指平常的男人、女人。3与(yù玉) 一参预。4至一一极,最,这里指最高深的境界。5不佾(xo笑)一不贤,这是没落奴隶主对平常人的蔑视说法。6憾一一遗域,心中感到不满足。7语 一这里用作动词,说。8破一剖析。9《诗》—指《诗经》,我国春秋时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一部分是民欧,相传经孔丘测订过。后被儒家大肆歪曲,称为84 ==========第93页========== 经典。其中包括国风》、《雅》(分《大雅》《小雅》)和《颂 三部分。这里所引的诗句,见《诗经·大雅·旱麓》篇。10鸢(yuan冤)一-一种凶猛的鸟,俗称老鹰。戾(li利)—到。11渊-一深水。12察—一这里是洞察贯彻的意思。13造端一开始。乎一一于。 【译文】君子的道广阔而隐微。感羞的平常人可以知道一 些,但到它最高深的境界,即使是圣人也有不知道的。不贤的不常人可以实行一些,但到它最高深的境界,即使是圣人也有不能做到的。天地那么大,人们还威到有不祺足的地方。所以君子的道说它大,天下沒有什么东西能承载得了;说它小,天下沒有什么人能够剖析得了。《诗经里说:“鹰在天上飞翔,鱼在水里跳跃。”这是说君子的道从天上到地下都能洞察贯彻。君子的道,从平常人能知能行的地方开始,到了它最高深的境界,就能洞察贯彻于天地了。 【批判】·战国时期,在阶级斗年推动下,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过去是世卿世藤的奴隶主贵族沒落了,新兴地主阶级势力日金发展壮大,大批原来完全沒有权利的奴隶也变成“在某种程度上是由自己支配自已了”(《论国家》,《列宁选集》第四卷第50页)的农民。在这种新形势下,孔伋之流看到如果仍然象当年 85 ==========第94页========== 孔丘那样赤裸裸地宣扬“上智下愚不移”,他们那套复辟之道更加推销不出去。于是他们把所谓的“君子之道”重新乔装打扮一番,一方面吹嘘它大到“天下莫能载”,小到“天下莫能破”;另方面说它的最高深的境界“虽圣人亦有所不知”、“不能”,但是平常的“愚夫愚妇”也能知能行,妄图用这种含糊不清的说法,来诱骗广大劳动人民放弃斗争,跟他们一起去修“道”,使他们的复辟美梦得以实现。但这只不过是他们的痴心妄想罢了。 三 【原文】子日:“道不远1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2云:‘伐柯伐柯3,其则4不远。’执5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面上。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已面不愿,亦勿施于人。君子之道四,丘米能一焉。所求乎9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颇行,行顾言。君子胡不糙慥尔” 【注释】1远一远离。2《诗》一见《诗经·痛(b血宾)86 ==========第95页========== 风·伐柯》篇。3伐—一政。柯-一斧把。4则—一样板,准则。5执—拿着。6睨(i腻)——一斜着眼睛看。7忠恕—一孔丘“仁”的思想的重要内容。所谓“忠”,就是要忠于奴隶制政权,死心塌地地为奴隶主阶级效劳。“恕”,就是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施加给别人,即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丘宜扬“恕”,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内部的反革命团结,让劳动人民对奴隶主阶级讲“恕”,而他们对劳动人民则是从来不讲“恕”的。8诸-一“之于”的合音。9乎—于。10胡一怎么,为什么。造(zo灶)慥尔-忠厚、诚实的样子。 【译文】孔子说:“道离不开人。人们实行道而离开了人,那 ⑧ 就不能实行道了。《诗经里说:‘砍木做斧把啊,砍术做斧把,斧把的样子手中拿。”拿着斧子砍术做斧把,斜着眼睛去看手中的斧把,斧把的样子好象离得很远。所以君子按照人道来治理人,别人〔有过错)改了就行了。忠恕离道不远。凡是不愿意加到自己身上的东西,也就不要施加给别人。君子做人的道理有四个方面,我一个方面也沒有做到。用对儿子的要求来侍奉父亲,沒有做到;用对臣子的要求来侍奉君王,沒有做到;用对弟弟的要求来侍奉哥哥,沒有做到:要求朋友做到的自己应该首先做到,也沒有做到。平常的道德要实行,平常的言语要谨愼,所行的有所不足,就不敢不努力去做;所说的还有沒 87 ==========第96页========== 做到的,就不敢把话说尽。说话要照顾到行动,行动要照顾到说话。君子怎么能不忠厚诚实呢:” 【批判】孔丘、孔伋之流在这里主要讲的是“忠恕”。所 谓“忠恕违道不远”,就是企图告诉人们,要实行“君子之道”,应该首先做到“忠恕”。“忠恕”是孔丘、孔伋之流“克己复礼”的重要思想武器。在阶级社会中,存在着阶级压迫和阶级刻削,敌对的阶级之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对一些人是好事的,对另一些人必然是坏事,一个阶级的任何新的解放,必然是对另一个阶级的新的压追。”(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173页)孔丘、孔伋之流鼓吹的“恕”道,完全是欺人之谈。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林彪和孔孟之徒一样,鯽嚣要“以仁爱之心待人之忠,以宽宥原谅之恕”,恶毒攻击无产阶级专政,妄图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对被打倒的地主资产阶级和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讲“仁爱”、“忠恕”,以利于他们复辟资本主义。毛主席早就教导我们,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年。毛主席说:“我们对他们的关系绝对不是什么88 ==========第97页========== 平等的关系,而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关系,即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实行独裁或专政的关系,而不能是什么别的关系,例如所谓平等关系、被制削阶级同剃削阶级的和平共处关系、仁义道德关系等等。”(中共中央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日《通知)毛主席教导我们:“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要使全国知道。”我们要遵照毛主席的指示,认其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 十 四 【原文】君子素1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2。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3,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4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檄幸?。子日:“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鹊8,反求诸其身。” 【注释】1素一素来,向来。这里有“命里注定”的意思。2愿一类基。外一本分以外。指奴隶主阶级规定的 89 ==========第98页========== 等级名分之外的。3夷狄一古代称我国东方边远 7 地区的民族为夷,北方为狄,爽狄泛指边远地区的民族。这是古代反动统治阶级对我国边远地区民族的诬蔑性称呼。4陵一欺压。5尤一怨恨,责怪。6易 一一平安,这里指平安的地方。俟(si四)一等待,这里意思是顺从。7行险以徽幸一行险,铤而走险。微(j0皎)幸,同“侥幸”。指希望获得不应该得到的东西。这是对劳动人民和新兴地主阶级革命行动的诬蔑和攻击。8正鹤(zheng gǔ乎谷)一一两种鸟名。古代在布或皮上画上正或鹊的形象,作为射箭时用的靶子。 【译文】君子按照素来的地位行事,不去羡幕本份以外的东 是 西。素来富贵的,就按照富贵的地位行事;素来贫贱的,就按照贪贱的地位行事;素来居处在夷狄的,就按照夷狄的处境行事;素来处于患难的,就按照患难的处境行事。君子无论到了什么境地都能安然自得。地位高的不欺压地位低的,地位低的不高攀地位高的。端正自已而不背求子别人,就沒有怨恨了。上不埋怨天,下不责怪人。所以,君子处在不安的地位以顺从天命,而小人却铤而走险,以求得井分的东西。孔子说:“射箭好象君子行事一样,箭沒射中把子,应该回过头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批判】唯心主义的“天命论”,历来都是刻削阶级和 一切反动派用来愚弄人民,扼杀革命,反对社会进步的反动思想武器。孔伋之流在这里狂热鼓吹的 90 肖 ==========第99页==========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实际上是孔丘“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天命论”的翻版。他们販卖这套黑货,一方面是要“君子”即奴隶主贵族搞好本阶级丙部的反革命团结,以共同对付劳动人民和新兴地主阶级。但是,更主要的还是针对劳动人民和新兴地主阶级而言的。他们宣扬:人的生死祸福、富贵贫贱以及社会地位,都是命里注定的,是天意安排的,而且永远不可改变。因此,要人们安守“本分”,不要“行险以徼幸”,不要起来造反,不要变法革新。实际上,这是白日作梦!法家代表人物荀况明确地提出“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这种“人定胜天”的雌物主义思想,为新兴地主阶级提供了战斗的思想武器,也是对孔伋之流宣扬的这套“听天由命”的谬论有力的批判。而“不知天命”和“不畏天命”的劳动人民风起云涌的反抗斗年,更是对孔孟之徒“天命论”思想最有力的批判和打击。 十五 【原文】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1,辟如登高必自 91 ==========第100页========== 单2。诗》3日:“妻子好合4,如鼓瑟琴5。兄弟旣翕5,和乐且耽7。宜尔室家8,乐尔妻糈。”子日:“父母其顺矣乎!” 【注释】1辟一同“譬”,譬如,迩(耳)-近。2卑一 低。3《诗》一见《诗经·小雅·棠棣》篇。4好合一和好。.5鼓-一这里用作动词,弹奏。瑟(色)一古代和琴略同的种乐器。6簖一一尽,都。翕(xi细)--合,和睦。7且一义。耽(chn陈)-一快乐。8宜一一适宜,使和睦。尔一你的。9帮(ú奴)一同“孥”,子孙。 【译艾】君子的道,譬如走远路一样,必须由近处开始;譬如登高一样,必须由低处开始。《诗经里说:“妻子儿女和好,就象弹奏琴瑟一样和谐。兄弟之间相亲相受,融洽而叉欢乐。你的家庭和睦了,妻子儿女都快乐。”孔子说:“这样父母大概就称心如意了吧!” 【批判】以血绿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等级制,是奴隶制的社会基础。新兴地主阶级专政建立以后,废除了世卿世祿制,奴隶制的宗法等级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奴隶主阶级迫切需要调整本阶级内部的关系,重整反革命队伍,以便东山再起。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首先从维持家庭内部的宗法关系着手。孔丘、孔伋之流“宜尔室92 ==========第101页========== 家”的说教,就是为了适应奴隶主阶级这一需要的。它同《大学》中的“齐家”说完全是一路货色。 十六 【原女】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2 见,听之而弗闻,体物3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4盛服以承祭配。洋洋乎5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6日:“神之格思7,不可度8思,矧可射思9?”夫微之0显,诚之不可揜11,如此夫12。 【注释】1鬼一指已死去的奴隶主贵族。2弗—一不。3体物一体现在万物之中。4齐(zhai斋)明一齐,通“斋”,斋戒。明,洁净。齐明,奴隶主贵族为了表示对鬼神的诚散,在祭祀前,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率,以显示自己身心都很千摩。5.洋洋乎一一或大的样子。”6《诗》一见✉诗经·大雅·抑篇。7格一来。思一-句尾语气词,无意义。下同。8废(duò惰) 一猜测。9.矧(shě知审)一充且。射(yi盆)—厌怠,不恭。10之一助词,无意义。11诚一参看第二十章第四节注释4。拚(yn掩)-一掩盖。12夫一表示感叹的语气词。 【译文】孔子说:“鬼神的德性该是很盛大的啊!看它看不 93 ==========第102页========== 到,听它听不见,它体现在万物中而无所不在。”因此,使天下的人斋戒、明洁心身,穿上盛装来祭祀它。它那盛大的样子就象在人们的头.上,就象在人]的身旁。《诗经》里说:“鬼神的到来,不可猜测,怎能对它厌怠不恭呢,”隐微的东西一定会显露出来,诚是不能掩盖的,就正象鬼神〔无形而著)-一样吧 【批判】宜扬有神论是一切反动统治阶级为了适应其 反动政治需要而惯用的伎俩。孔丘、孔伋之流也不例外。在这里,他们把鬼神的威力吹得神乎其神,似乎真是无所不在,威力无比。孔伋之流还把鬼神的作用同“诚”联系起来:要奴隶主贵族按周礼办事,“不改父之政”,对这种“城”的人,鬼神必降之以福;要劳动人民不要“犯上作乱”,以“获罪于天”,否则,对这种不“诚”的人,鬼神必降之以祸。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历史上的反动哲学家和政治家“总是向人民说,为了个人幸福他们必定要忍饥挨饿,因为这是上带的意旨”。(《10小时工作制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七卷第270页) 十七 【原文】,子日:“舜其大孝1也与!德为圣人,拿为天94 ==========第103页========== 子,富有四海2之丙,宗庙飨之3,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酵,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5培之,倾者覆之6。《诗》7日:“嘉乐8君子,宪宪合德9。宜民宜人10,受旗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11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注释】1孝一奴隶主阶级的道德规范之一。所谓“孝”,就是要人们绝对服从宗法家长制的统治,子女要绝对服从父母。2四海一一古代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四海即指全中国。3宗庙一一古代天子、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先的处所。飨(x逍ng响)一-用酒食款待人,这里指祭礼。4笃(dǔ睹)一深厚。这里用作动词,加倍对待的意思。5栽者一指能成村的。6倾者—倒伏的,指不成村的。覆一一毁灭。7《诗》一见《诗经·大雅·嘉乐多篇。8嘉乐一一和善而安乐。9宪宪—一同“显显”,显著。令一美。10民一指民众。人一这里指百官。11申一一重,再三。 【译文】孔子说:“舜该是大孝的吧!从道德上说是圣人,从算贵上说是天子,拥有全国的财富,死后在宗庙里祭祀他,子孙后代保持他的事业。”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能得到他应得的地位,必定能得到他应得的俸祿,必定能得到他应得的名声,必定能得到他应得的年寿。所以,上天生养万物,必定根据它的材质而加倍对待它。能成材的就 强 ==========第104页========== 培植它,不能成材的就毁灭它。《诗经里说:“和善而安乐的君子,有显著光明的美德。他使民众和百官都相安相善。所以能从上天得到福祿。上天保佑他,命他为天子,并不断降福祿给他。”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得到天命。 【批判】孔丘、孔伋之流在这里所说的“大德”,就是“仁义”、“孝悌”、“忠恕”、“中庸”等奴隶主阶级的道德规范。在他们看来,具有这种“大德”的奴隶主贵族“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寿。”这完全是为奴隶主贵族维护和复辟奴隶制制造理论根据。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林彪恬不知耻地吹嘘说:“我的脑袋长得好,和别人的不一样,特别灵”,把自已此作“天马”,大肆鼓吹“天才论”,妄图以此作为他篡党夺权的理论根据,这和孔丘、孔伋之流鼓吹“大德者必受命”不是如出一辙吗? 十八 【原文】子日:“无忧者其惟文王乎1!以王季2为父, 以武王3为子,父作之,子逃之。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4,壹我衣而有天下5,身不失天下之显名,拿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 6 ==========第105页========== 之。武王末受命。周公8成文武之德,追王9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0。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1。父为大夫,子为土,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土,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12,三年之丧13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注释】1惟—一只有,文王一一周文王,商末周氏族奴隶主贵族的头子,姓短,名昌,是西周开国之君周武王的父亲。他是孔丘、孔级之流所吹捧的古代“圣人”之一。2王季一周文王的父亲季历。3武王一周武王,姓短,名发,周文王的儿子,西周开国之君,是孔丘、孔伋之流所吹捧的古代“圣人”之一。4缵(2uǎ加纂)一继承。大(ti太)王一季历的父亲古公度父。绪一事业。5壹-一通“殪(y1义)”,杀死,消灭。我衣(yn因)一一即戎殷。我殷就是殷(商朝自商王盘庚迁都到般后称殷朝)。上古“衣”和“殷”同音。6显各一或名7末一末年,晚年。受命一接受“天命”,指作天子。8周公一周王朝的大奴隶主贵族,姓姬,名旦。周武王的弟弟。传说他是西周奴隶制典章制度的制定者,是孔丘最崇拜的所谓“圣人”。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短且摄政(代君王处理政务)。9追王(wàng皇) 一王,用作动词,锌为君王的意思。追王,生前未称王,死后追封为王。古公业父、季历活普的时筷还不是王,西周 7 ==========第106页========== 王朝建立以后,追封他们为王,称之为大(tài太)王、王季。10配一祭祀。先公一周武王的租先。11诸侯 一在奴隶社会中,最高统治者天子将部分土地和奴隶分给同姓子孙或异姓功臣,受封者称为诸侯。大夫一奴隶主阶级中诸侯之下的一个等级。士一一在奴隶主阶级中,士是大夫下面的一个等级。庶人一战国时,一般指地位在士以下的平民。12期(ji基)之丧一期,一周年。期之丧,又称期服,服丧一年。乎一于,到。13三年之丧一服丧三年,是丧礼中最重的一种。按周礼规定,父母死后,儿子要服丧三年。 【译文】孔子说:“沒有忧虑的人大概只有周文王吧!王季是他的父亲,武王是他的儿子,父亲给他开创了事业,儿子继承了他的事业。周武王继承了他臂祖父太王、祖父王季、父亲文王的事业,滑灭了股朝而得到了天下。自身沒有丧失在天下的盛名,被推崇为天子,拥有全国的财富,死后在宗庙里受到祭藏,他的事业由子孙继承。周武王晚年扌受天命成为天子。周公完成了文王、武王的德业,追封太王、王季为王,用天子的礼祭祀祖先。这种礼,通行于诸侯、大夫,士、庶人。父亲是大夫,儿子是士,父亲死了,埋葬时用大夫的礼,儿子祭就时用土的礼;父亲是土,儿子是大夫,父亲死了,埋葬时用土的礼,儿子祭配时用大夫的礼。服丧一年的礼通行到大夫,服丧三年的礼通行到天子。为父母服丧,无论贵贱都是一样的。”98 L下 ==========第107页========== 【批判】宗法等级制度是奴隶制国家的根本制度。而 祭丧之礼,由于它严格地规定了君臣、父子、长幼、亲疏、贵贱之间的等级界限,所以是维护宗法等级制度一种很重要的礼。按照奴隶主阶级的说法,“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礼记·祭统》)由此可以看出祭礼对于维护奴隶制的重要性。随着封建制的逐步确立和奴隶制的日趋崩溃,奴隶制的祭丧之礼也不行时了,就是孔丘的学生宰予也會当面向孔丘提出要把为父母服丧三年改为一年。孔丘、孔伋之流认为如果能荻复周礼所规定的祭丧之礼,奴隶制的宗法等级制就能得到恢复,奴隶主阶级的统治也就得以复辟了。因此,他们喋喋不休地大肆宣扬这种祭丧之礼。但是当时整个奴隶制已经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其彻底灭七的命运是无可挽回的。 九 【原文】子日:“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脩其祖庙,陈其宗器1,设其裳衣,荐其时食2。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3;序爵4,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 2 ==========第108页========== 也;旅酬下为上6,所以逮贱也7;燕毛8,所以序齿9也。践其位10,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拿,爱其所亲,事11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郊社12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就乎其先13也。明乎郊社之礼,諦尝14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51 【注释】1陈一一陈列。宗器一祭器,宗庙里祭礼所用的器物。2荐—一进献。时食一四季应时的食品。3序—一久序,这里用作动词,排列次序的意思。昭穆 一按周代宗法制度规定的宗庙欠序,站祖庙居中央,始租以下,父为昭,子为穆,孙又为昭,會孙又为穆。昭排在左列,穆排在右列。参加祭礼的后代子孙也按昭穆久序排列。这种久序,也表现在墓家的排列上。4爵一爵位。指卿、大夫、士等奴隶主贵族等级。5事一一职事,这里指祭祀进献祭品时所承担的职务。6旅酬 一旅,众人。酬,敬酒。旅酬,古代,种众人同饮的礼节。下为上一下,指位卑和年幼的人。上,指位算和年长的人。下为上,位单年幼的人向算长敬酒。7逮贱一逮,到,及。逮贱,指把礼仪之教贯彻到位卑年幼的人,意思是对位申年幼的人进行宗法、等级观念及“亲亲”心锌绿”等的思想教育。8燕一同“宴”。祭礼完华后举行宴会。毛一须发,这里用作动词,指按领发的颜色即年龄排定座火。9齿一这里指年龄。·10践 100 ==========第109页========== —一登上。其一租先的。11事-一侍奉。12郊社一古代祭礼名。周代天子、诸侯在冬至那天祭天于南郊,称作“郊”:夏至那天祭地于北郊,称为“社”。13先一祖先。14(di帝)一古代祭礼名。天子在宗庙里祭祀祖先的一种大祭。尝(chang常)--古代祭礼名。天子、诸侯四季都要在宗庙里祭祀祖先。秋祭叫“尝”。这里指四季祭和之礼。15示一一同“置”,放置。诸一“之于”的合音。 【译女】孔子说:“武王和周公可以说是通达孝道的啊!”孝,就是善于继承先人的意志,善于传述先人的事业。春秋祭祀时,修整祖庙,陈列祭器,摆设祖先的衣裳,进献应时的食品。宗庙里举行祭礼,〔同族的人,按辈分左右排列,〕为的是区别昭穆;〔公卿大夫助祭时,〕按照爵位等级排列次序,为的是区别贵戏;〔进献祭品时,按照职事排列次序,为的是区别人的才能;众人同饮时,位卑年幼的人向拿长敬酒,为的是把礼仪之教贯彻到位卑年幼的人;宴会时按须发的黑白定座次,为的是区别年龄的大小。让祖先升上先王的位置,行祖先所制定的祭礼,演奏祖先所规定的祭乐,拿敬祖先所算敬的人,亲爱朝先所亲爱的人,待奉死去的祖先就象他还活着一样,侍奉不存在的祖先就象他还存在一样,这就是最高的孝道。祭祀天地的札是用来待奉上帝的,宗庙的礼是用来祭肥祖先的。明白了祭祀天地的礼和祭祀祖先的意义,治理国家大概就如同把国家放在手掌上一样了啊! 101 ==========第110页========== 【批判】孔丘把“孝”解释为“无违”,即不要违反周礼。 在这里孔丘、孔伋之流更具体地把“孝”说成是“善继人之志,善递人之事”。他们所要继承的“志”和所要传述的“事”是什么呢?从这一大段关于宗庙祭靓之礼的说教中不难看出,就是要“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论语·子张》),要“敬其所臂”,“爱其所亲”。一切都按祖先的老规矩办事,循规蹈矩,不能越雷池一步,全面“复礼”。 孔老二的忠实信徒林彪,也狂热地鼓吹“孝”道,把“孝”作为统一他的死党的思想和行动的信条,要他的法西斯小舰队按照“事父母敬而不违”和“以从亲之合为孝”的精神,绝对服从他的指挥,死心塌地地为复辟资本主义拚死卖命。 (-) 【原文】哀公问政1。子日:“文武2之政,布在方策3。其人存,则其政举5;其人亡,则其政息6。人道敏政,地道敏树8。夫政也者9,蒲卢10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脩身以道,脩道以仁11。仁者2,人13也,亲亲为大14;义15者,宜16也,拿贤为大。亲亲102 ==========第111页========== 之杀17,算贤之等,礼所生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8。)故君子不可以不脩身,思脩身不可以不事亲19,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20。” 【注释】1哀公一-春秋未期鲁国奴隶主责族头子,姓短,名蒋。在位27年,食任用孔丘为司寇和代理宰相,后被鲁国的新兴地主阶级赶走,逃亡国外。政—一指治理国家的办法。2文武一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3布一散布,流传,这里有记载的意思。方策—一典籍。我国古代用来在上面写字的木板叫“方”,竹片叫“简”,把竹简编起来叫“策”。4其人一那种人,指能努力维护奴隶制,能按周礼办事的“贤人”。下文中“为政在人”、“取人以身”、“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的“人”,皆同此。5举一一举起。这里是实行的意思。6息 一同“熄”,灭。7人道敏政一人道,这里指统治人的办法。敏,奋勉,努力从事。这句话意思是统治人的办法就是要努力按照周礼搞好政事。8地道敏树地道,这里指经营士地的办法。树,种植。这句话意思是经营土地的办法就是要努力搞好种植。9夫一一句首语气词。也者—一句中表示停顿的语气词。10蒲卢一即果赢(ǒ裸),细腰蜂。细腰蜂把螟蛉(一种绿色小虫)捉到窝内,用毒针在它身上一螯,使它处于不死不活的麻痹状态,以备幼蜂做食料。古人误认为细腰蜂是养螟蛉 103 ==========第112页========== 为子。“夫政也者蒲卢也”,意思是说治理国家就象细腰蜂对待螟蛉一样。反动统治阶级自此蒲卢,而把人民比作螟蛉,对人民实行残酷压榨和精神奴役,“化养他民以为己民”,以维护他们的统治。11仁一商、周奴隶主阶级的政治伦理观念,指奴隶主贵族之间按着远近亲疏的关系互相爱护。宅是孔丘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就是“克己复礼”,是为复辟奴隶制服务的。12者-一句中表示停顿的语气词。13人一一这里是爱人的意思。孔丘说“仁”是“爱人”,实际上他们爱的只是奴隶主贵族。14亲亲一第-个“亲”字是动词,爱。第二个“亲”字是名词,指亲族。15义一一儒家所鼓吹的奴隶主阶级的道德观念之一,指思想和行为符合奴隶制的统治秩序。16宜一适宜。17杀(shai晒)--这里是差别的意思。18这两句应在下面,这里误重。19事亲一事,侍奉。亲,父母。事亲,侍奉父母,是指奴隶主阶级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的“孝”说的。20天一指“天命”。 【译文】鲁哀公问关于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说:“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办法,都已记载在典籍里。有贤人在位,这种办法就能实行贤人不在位,这种办法就不能实行。治人的办法就是要努力搞好政事,经营土地的办法就是要努力搞好种植。治理国家就应象细腰蜂对待螟蛤那样。所以治理国家在于得到贤人,要得到贤人君王就要修养好自身。要修养好自身就要实行道,要使道修明 104 ==========第113页========== 就要靠仁。仁就是爱人,爱自己的亲族就是最大的仁;义就是做事适宜,俘敬贤人是最大的义。爱亲族要有差别,拿敬贤人要分等光。这就是礼产生的原因。所以君子不能不修身,想要修身,不能不侍奉父母,想要侍奉父母,不能不了解贤人,想要了解贤人,不能不知道天命。” 【批判】孔丘之流极力鼓吹“文武之政”,是妄图以此为样板,复辟奴隶主阶级专政。在这里,讲了奴隶主统治的一套原则。对于奴隶主阶级内部,它实行“亲亲”和“拿贤”,极力维护宗法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对于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它除了压榨和杀戮,还要进行思想控制和精神奴役。“夫政也者,蒲卢也”,就是说,奴隶主阶级要栾用细腰蜂对付螟蛤的办法来奴役人民,使之“不死不活”以任其宰割。鲁迅经深刻地揭露过这种十分阴险毒辣的统治术:“要服从作威就须不活,要贡献玉食就须不死;要被治就须不活,要供养治人者父须不死。”(《春末闲谈》,《鲁迅全集》第一卷第189页)因此,鼓吹和实行这种统治术的人,“不但是普通的凶手,还是一种很残忍的凶手”.(同上第188页)任何一个政权,都是“阶级压迫阶级的工具。对于敌对的阶级,它是压迫的工具,它是暴力,并不是什么‘仁慈’的东西”。(《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 105 ==========第114页========== 东选集》第四卷第1365页)什么“仁者,人也”,什么“爱民如子”,统统是骗人的鬼话。孔丘、孔伋之流所讲的“仁爱”只施于-·小撮奴隶主贵族,面绝不施于奴隶和广大劳动人民。他们给黑暗反动的奴隶主阶级专政披上一件:“仁爱”的外衣,不过是为了迷惑群众,掩盖其阶级实质,借以维护和复辟奴隶制。 林彪一伙也侈谈什么“仁爱之心”,其实他门对人民的敌人才讲“仁爱”,而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则施行镇压。因此,我]必须加强对资产阶级的专政。“草命的专政和反革命的专政,性质是相反的,而前者是从后者学来的。这个学习很要紧。革命的人民如果不学会这一项对待反革命阶级的统治方法,他们就不能维持政权,他们的改权就会被内外反动派所推翻,内外反动派就会在中国复降,革命的人民就会遭陕。”(《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367页) (二) 【原文】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日: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2,天下之达德也,所06 ==========第115页========== 以行之者一3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日:“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脩身;知所以脩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注释】1昆弟一兄弟。2知(zi志)一同“智”,指学 J 习和精通周礼,具有维护和复辟奴隶制“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交”五种社会关系的种种本领。勇一一指维护以上五种社会关系的反革命勇气。3一一这个“一”字是后人误增的,(据王引之:《经义迷闻) 4或 一有的人。5知(2hi志)--同“智”。6斯一此,这。 【译文】天下通行的道理有五种,它所以能够实行,靠三种德行。就是说: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以及朋友的交往,这 五种是天下通行的道理。智、仁、勇这三种是天下通行的德行,是用来实行五种道理的。有的人生来就知道,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有的人遇到困难而学习才知道,到他们都知道时,就都是一样的了。有的人安心乐意地实行,有的人贪图私利才实行,有的人勉强地去实行,到他们成功时,就都是一样的了。孔子说:“喜好学习〔周礼)就近于智,尽力实行〔周礼门就近于仁,知道〔破坏周礼是耻孱 107 ==========第116页========== 就近于勇。知道了这三条,就知道了修身的方法;知道了修身的方法,就知道了统治人民的方法;知道了统治人民的方法,就知道治理天下国家的方法了。” 【批判】孔丘、孔伋之流在这里所鼓吹的“智、仁、勇”,是沒落奴隶主阶级的汶动道德信条。所谓“智”,就是指学习和精通“周礼”,具有从事反革命复辟活动的种种本领;所谓“仁”,就是“爱人”,即爱奴隶主贵族;所谓“勇”,就是能为维护和复辟奴隶制拼死卖命。在孔丘、孔伋之流看来,只要坚持这三种“天下之达德”,就能维护“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交”等一整套奴隶制道德规范,就能达到“治天下国家”即复辟奴隶制的反革命目的。历代反动派都把“智、仁、勇”作为从事反革命事业的精神支柱。人民公敌蒋介石會叫嚣:“革命的原动力,分开来说,就是智、仁、勇三个字。”林彪死党国民党反共分子陈伯达把“智、仁、勇”吹捧为“人类三种伟大的德性”。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林彪更是反动透顶,他在卡片上写着:“仁团,勇一一斗,智一一唯物论”。他所说的“团”,就是招降纳叛、结党营私。他所说的“斗”,就是要他的死党发扬“江田岛”的法西斯精神,誓死与人民为敌。他所标榜的“唯物论”,恰拾是地地道道的 108 ==========第117页========== 唯心论。林彪一·伙用腐朽反动的儒家思想来冒充马克思主义,其险恶用心就是妄图改变党的基本路线,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 (三) 【原文】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1,日:脩身也,拿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2,子庶民也3,来百工也4,柔远人也5,怀诸侯也。脩身则道立,臂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7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8,体群臣则土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10,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1之。齐明盛服2,非礼不动,所以脩身也。去谗13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拿其位,重其祿,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14,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祿,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5,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16,就廩称事17,所以劝百工也。迭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18,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19,举废国20,治乱持危21,朝聘以时2,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3也。凡事豫4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给25,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6,道前定则不穷。 0纱 ==========第118页========== (注释】1经一原则。指维护奴隶制的反动统治原则。2体 一一体贴,体恤。群臣一一指一般的官吏。3子焦民 一子,用作动词,爱护。焦民一民众。战国时一般指被统治的广大劳动人民。“子庶民”是反动统治阶级欺骗、诬蔑劳动人民,美化自己的谎言。4来一同“徕”(Iai赖),劝勉,慰劳。百工一各种工匠。据史书记载,春秋时周王朝的“百工”大部分是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奴隶。战国时,有个体经营的手工业者,也有在官营手工业中劳动的工匠,还有属于工商业奴隶主的手工业奴隶,5柔—温和。这里有优待,笼络的意思。远人一远方来的人。6怀一一安抚。7诸父一伯父、叔父的合称。8眩—迷惑,糊涂。9士一一西周,春秋时奴隶主阶级的最低阶层。春秋末年以后,成为知识分子的通称。当时一般官吏都由士来担任。10百姓 ⑧ 一春秋以前,只有奴隶主贵族才有蛙,所以当时的“百蛙”指的是奴隶主费族。战国以后,在社会大变革中,社会各阶级急剧地分化,百蛙就逐渐成为一般民众的统称。劝—勉励,这里是受到勉励的意思。11畏一数服。12齐(zhai斋)一同“斋”,斋戒。明一洁泽。或服一整齐的礼服。13谗(chan缠)-一挑拨是非,在别人面前说某人的坏话。这里指挑拨是非的人。14官或一属官很多。任使—任用,使奥。15时使一一时,按时节(季节)。使,役使,使奥。时使,指役使时间要得当,不要占农忙季节。蒋敛(道脸)一敛,收110 ==========第119页========== 集,搜刮。薄敛,减轻搜刮。这是反动统治阶级欺人之谈。16日省(xing醒)月试一省,检查,察看。试,考核。日省月试,意思是经常检查考核。17既(x戏)康(Iin桌)-一旣,通“饩(xi戏)”,赠送(食物)。廪,粮仓。这里是粮食的意思。旣康,指发给粮食。称(chn趁)-适合,相符。18嘉一奖赏。矜(jn今)一怜悯,同情。19继—延续,接续。绝世一一指断绝了世袭地位的虹隶主贵族世宋。20举一一举起,这里是恢复,复辟的意思。废国一一指已经灭七了的效隶制国家。21治乱持危一平定祸乱,扶持危局。指续压奴隶暴动,维护那些快要灭亡的奴隶主责族统治的国家和推翻已经建立起来的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复辟奴隶制。22朝聘以时一一朝,诸侯直接带着礼物去见天子叫“朝”。聘,诸侯派卿大夫去天子处进贡叫“聘”。按《礼记·王制:“诸侯之于天子也,此年(每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朝聘以时,意思是严格按照周礼规定的时间行“朝聘”之礼。 23 一一一一个,一种。这里指的是下文中所说的“诚”。24豫一预先有准备。25路(já夹)一绊倒。这里指失言。26疚(0旧)-一对于自己的错误内心感到惭愧。 【译文】凡是治理天下国家有九条原则,卧做:修养自身,臂重贤人,爱护亲族,敬重大臣,体恤众臣,爱护百姓,劝勉各种工匠,优待远方来的人,安抚诸侯。修养自身就能树 111 ==========第120页========== 立起〔符合周礼的〕道德;拿重贤人就不至于迷惑;爱护亲族,伯叔兄弟就不至于有怨恨;敬重大臣,治理政事就不至于糊涂;体恤群臣,士就会尽力来报答;爱护老百姓,他们就会受到勉励;劝勉各种工匠,财货就能充足;优待远方来的人,四方就会归腼;安抚诸侯,天下就会敬服。 祭靓前斋戒洁净、衣冠端正,不符合周礼的事情不做,这就是修身的方法;疏远挑拨是非的人,远离女色,轻视财货,注重道德,这就是劝勉贤人的方法;提高他们的爵位,加厚他们的俸祿,与他们爱帽相同,这就是劝勉人们爱护亲族的方法;安排很多的属臣,供其任用使唤,这就是劝勉大臣的方法;对忠君守信的人,给他们厚豫,这就是劝勉士的方法;役使时间要得当,减轻赋斂,这就是劝勉老百姓的方法;经常检查考核,按工作情况给予 一定数量的粮食,这就是劝勉各种工匠的方法;送往迎来,嘉奖好的,怜悯无能的,这就是优待远方来人的方法;接续惭绝了世袭地位的贵族世家,复兴灭亡了的奴隶制国家,平定祸乱,扶持危局,按时接受朝聘,用厚礼回敬诸侯,却呼他们以薄礼来进贡,这就是劝勉诸侯的方法。 凡是治理天下国家有九条原则,而用来实行它们的东西只有一个〔那就是诚。凡做事情,事先有准备,就能成功;事先沒有准备,就会失敗。说话事先有准备,就不会失言;做事事先有准备,就不会有困雅;行动事先有谁备,就不会出毛病;事先掌握了道,就会无所不通。112 ==========第121页========== 【批判】鲁迅先生说过:“孔夫子會经计划过出色的治 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沒有。”(《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鲁迅全集》第六卷第319页)孔伋之流在这里端出的所谓“九经”,和《大学》中宣扬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反动政治纲领是类似的货色。它是孔伋之流为复辟奴隶制而精心炮制的一套“治国”的方法。其中,他们把“修身”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并且跟“臂贤”联系起来,认为只有努力自我修养,然后才能求得“贤人”,即所谓“取人以身”。拆绰了说,这是按照沒落奴隶主阶级的阶级标准来选拔人材。他们“亲亲”的目的在于“齐家”,就是要调整奴隶主家族内部的关系,整顿其反革命队伍。所谓“敬大臣”、“体群臣”、“子庶民”、“来百工”,是他们“治国”的具体步骤。对其朝廷内部来说,进一步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各种政治经济特权,平息奴隶主阶级内部的争斗。对广大被压迫阶级来说,则是用欺期的办法笼络人心,掩盖他门对劳动人民进行残酷刻削和压迫的阶级实质。“柔远人”、“怀诸侯”,就是勾结各地大大小小的奴隶主头子,结成反革命联盟。孔伋之流兜售“九经”的目的就是“继绝 113 ==========第122页========== 世,举废国,治乱持危”,即通过“九经”的实施,推翻已经建立的新兴地主阶级专政,复辟奴隶制。必须指出,孔丘、孔伋之流复辟狂利合智昏,自以为“道前定则不穷”,只要掌握了“道”,就能无所不通,似乎满有把握地能夺回他们失去的“天堂”。但是,新的社会制度是不可战胜的,沒落阶级的复辟活动是注定要失败的。 (四) 【原文】在下位不获乎上1,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2,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3,不信乎期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4,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者5,天之道也;诚之者6,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8,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旗思之,明拼10之,笃11行之。有弗12学,学之弗能,弗措13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注释】1获一获得,这里指获得信任。上一指在上位 114 ==========第123页========== 的君王和大臣。2道一这里指方法。3顺一孝顺。亲—父、母亲。4诚一这是孔伋之流提出的一个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概念。他把“诚”说成是“天道”,是天赋予人的“本性”,是人生来就具有的一种其诚笃实的道德信念。实际上这是奴隶主阶级的阶级性。5者一这里用作语气词,表示停顿。下文“诚之者”的“者”同。6.诚之者一使之达到诚。7诚者一者,代词,…的人。下文“诚之者”的“者”同。诚者,指天生就具有诚的人。8中(zhong众)一符合。下文“从容中道”的“中”同。9审-一详细。 10辨一辨 别,分析。11笃(dǔ堵)--切实。 12弗-一不。 13措一放下,停止。 【译文】处在臣下的地位,如果得不到君上的信任,就不能统治民众。得到君上的信任是有方法的,知果不能获得朋友的信任,就不能得到君上的信任。得到朋友的信任是有方法的,如果对父母不孝顺,就不能得到朋友的信任。孝顺父母是有方法的,如果自身做不到诚,就不能孝顺父母。使自身做到诚是有方法的,如果不明了什么是善德,也就不能使自身做到诚。诚,是天道;努力达到诚,是人道。天生就具有诚的人,不用努力就能符合诚,不用思考就能得到诚,自然而然就能符合天道,这是圣人。使自己达到诚的人,就是选择了善德,并且能够坚持实行它的人。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旗重地思考,清楚地分辨, 115 ==========第124页========== 切实地实行。除非不学,学:不会就不停止;除非不问,问不懂就不停止;除非不思考,思考得不到结果就不停止;除非不分辨,分辨不清楚就不停止;除非不实行,实行了不见成效就不停止。别人用一分功夫能得到的,自己就用 一百倍功夫;别人用十倍功夫能得到的,自己就用一千倍功夫。如果其的按照这个方法去做了,即使是愚笨的人也必定会变得聪明,即使是软弱的人也必定会变得坚强。 【批判】在这里,孔伋之流提出,做臣子的要想获得君上的信任,要能统治人民,归根结底是自身必须明了奴隶主阶级所谓的“善德”,努力做到“诚”。阶级斗争的规律告诉我们,一个新的哲学概念的出现,是为一定阶级的政治路线服务的。孔伋之流提出“诚”,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在奴隶制全面崩溃的情况下,被推翻了的沒落奴隶主贵族,为了夺回他们失去的“天堂”,需要人们从思想上树立对于奴隶制的忠诚,于是提出了“诚”这个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概念。虽然他们把“诚”说得玄面父玄,实际上所谓“诚”不过就是奴隶主阶级的道德信念。他们把“诚”说成是“天道”,是天赋予人的“本性”。他们吹嘘奴隶主贵族头子是禀承“天命”的“圣人”,所作所为自然而然合乎“天道”,因此是理所当然的统治者。他们宜扬除了“圣人”以 116 ==========第125页========== 外的其他人,只要按照奴隶主阶级的道德规范进行修养,通过“博学”、“审问”、“旗思”、“明辨”和“笃行”五个具体步骤来“择善”并“固执之”,也能达到“诚”。在《中庸》一书中,孔极之流喋喋不休地宜扬“诚”,其目的就是以此欺盟人们,妄图使人们都按照他们的要求来“明善”、“诚身”,忠诚于奴隶主阶级的道德信念,成为奴隶制的卫道士。马克思會经深刻地指出,哲学“不但表面上,而且骨子里都卷入了斗争的漩涡”。(马克思:《摘自<德法年鉴>的书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416页)孔伋之流拚命宜扬“诚”,就是要为实现其复辟倒退的反动政治路线制造反命革舆论。 二 【原文】自诚明1,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 矣,明则诚矣。 【注释】1自一由。明一明白。这里指明白“善德”,即奴隶主阶级的道德。 【译文】由于有天生的诚而自然明白善德的,叫做本性;由于后天的修养明白善德而达到诚的,叫做教化。诚了就能明白善德,明白了善德也就达到诚了。 117 ==========第126页========== 【批判】孔伋之流认为“自诚明”的是“圣人”,“自明 诚”的是“贤人”,人民应该由“圣人”和“贤人”来统治。在孔伋之流看来,这两种人都应该是“至诚”的,即对奴隶主阶级“至诚”;这两种人都要“明乎善”,即明白奴隶主阶级的“善德”。由此可见,“诚”的内容就是“善”,《中庸》中的“诚”是以奴隶主阶级的“性善论”作为根据的。 二十二 【原文】唯天下至诚,为能尽1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2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3矣。 【注释】1尽一充分发挥。2赞-—帮助。3参(san三)一同“叁”,指“圣人”和天地并列为三。 【译文】只有天下至诚的人,才能充分发挥他自己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他自己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一切人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一切人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就可以帮助天地化育万物;可以帮助天地化育万物,就可以同天地并列为三了。 118 ==========第127页========== 【批判】这一章是对第二十一章“自诚明”的说明。在这里,孔伋之流鼓吹奴隶主头子是天下“至诚”的“圣人”,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的“性”,并能进而从“尽人之性”到“尽物之性”,一直到化育万物,与天地并列为三。这是彻头彻尾的主观唯心论。从哲学上讲,他们宣扬主观精神的自我膨胀可以创造物质世界,驾驭物质世界,完全颠倒了精神和物质的关系。从政治上讲,他们宣扬奴隶主头子的统治是天然合理的,强烈要求用奴隶主阶级的世界观去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这在当时封建制已经基本确立的情况下,就是要动员沒落奴隶主阶级的反动势力,推翻封建制,全面复辟奴隶制。 叛徒、卖国贼林彪为了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也和一切反动派一样宣扬“倒过来”的哲学,把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完全割裂开来,颠倒过来,胡说什么“办事情要从主观到客观”。他大肆吹嘘自己是“受于天”的“天力”,妄想“指挥一切,调动一切”。这同孔伋之流的谬论,如出一辙。毛主席深刻指出:“我们的敌人是落后的腐朽的反动派,他们是注定要灭亡的,他们不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他们用以想事的方法是主观主 119 ==========第128页========== 义的和形而上学的方法,因此他们的估计总是错误的。”(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按语)一切反动派都以主观幻想代替客观现实,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其结果只能是在历史车轮面前碰得头破血流,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二十三 【原文】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 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注释】1致-一用,致力于。曲—一局部,小事。 【译文】其次,在局部的小事上下功夫。在局部小事上下功夫也能达到诚。达到诚了就会表现出来,表现出来了就会显著,显著了就会光明,光明了就能威动人心,威动人心了就能使人转变,使人转变了就能化育万物。只有天下至诚的人才能化育万物。 【批判】.这一章是对第二十一章“自明诚”的说明。孔伋之流宜称,除了奴隶主阶级的“圣人”能“赞天地之化育”,理应进行统治外,一切奴隶主贵族只要“致曲”,就是在细小事情上下功夫,通过“内省”, 120 ==========第129页========== 使小事上的“善端”扩展开去,由微到显,也能达到“化育万物”的“至诚”境界。这完全是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制造理论根据。 所谓扩充“善端”来达到“至诚”,实际上是搞脫离社会实践的“闭门修养”。这种唯心主义的修养方法,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根本对立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思想是客观实践的产物。其理的标准也只能是社会的实践。离开生产斗年、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社会实践,是不可能得到正确思想的。无论是大叛徒刘少奇所贩卖的孔老二门徒臂参的“吾日三省吾身”也好,无论是叛徒、卖国贼林彪宣扬的“灵魂深处爆发革命”也好,都是要引诱人们股离现实的阶级斗争,走闭门修养的邪路,成为他们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复辟资本主义的工具。 二十四 【原女】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2。见乎著龟3,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121 ==========第130页========== 【注释】1祯祥一指吉祥的预兆。2妖孽(nè聂)-一 指凶恶的预兆。3著(shi师)龟-蓍,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寿命较长,被古人视为神物,用其茎进行占ト叫(shi示)。龟,一种动物。因寿命长,同蓍样也被古人视为神物,用其甲进行占卜。著龟,指用蓍草和龟甲做的占卜工具。占卜是反动阶级用来愚弄欺骗人民的一种迷信活动。 【译文】具有至诚之道的人可以预知未来。国家将要兴盛 时,一定有吉兆;国家将要衰亡时,一定有凶兆。〔吉凶之兆〕可以从占卜的善草和龟甲上表现出来,也可以从人的容貌动作上表现出来。祸福将要到来,吉,一定可以预先知道;凶,一定也可以预先知道。所以,至诚的人就如同神一样。 【批判】在这里,孔伋之流为了论证所谓“至诚”的“圣 人”应该骑在人民头上进行统治,把他们可能使用的武器全部搬出来了,这就是鬼神、迷信和唯心主义。他们把“至诚”的“圣人”说成是能预知吉凶、预知未来的“神人”。这是十分露骨的“天人合一”的神秘主义。在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荀况、韩非对这种“天人合一”的神秘主义、唯心主义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年。荀况提出了“天人相分”的唯物主义观点。韩非对“前知”的神秘主义观点 122 李 ==========第131页========== 6 进行了批判,他指出:“前识者,无绿而忘(妄)意度也。”(《韩非子·解老》)这种哲学上的斗年,是阶级斗争的深刻反映。 林彪为了抢班夺权,鼓吹唯心主义的“天才论”、先验论,反对唯物论的反映论。他为了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也学着“至诚如神”的腔调,以“至贵”、“超人”自居,自比“天马”,编造什么“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知无涯”的神话,妄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 无数事实证明,哲学斗年是为政治斗笋服务的。列宁會经指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是哲学上的党派斗年,“这种斗争归根到底表现着现代社会中敌对阶级的倾向和思想体系。最新的哲学象在两千年前一样,也是有党性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二卷第365页) 十五 【原文】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1也。诚者,物之终 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 : 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12的 ==========第132页========== 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2。故时措3之宜也。 【注释】1道(dǎ0导)一引导。2合外内之道一一外, 外物。内,内心。这句是说,诚是把外物和内心合而为一的原则。3措一措置,用。 【译文】诚是用来成就自已的;而道是用来引导自己的。诚, 贯串于万物的终始,沒有诚就沒有万物。所以君子以诚为贵。诚不只是自己用来成就自己就行了,面且还要用来成就万物。成就自己为仁;成就万物为智。诚是人性所固有的品德,是把外物和内心合而为一的原则。因此任何时候用它都是合适的。 【批判】在这一章中,孔伋之流对“诚”又作了一番解释和发挥。他们在这里提出了:(1)奴隶主贵族的“诚”,贯串于万物的终始,“不诚无物”。(2) ·“诚”不只是成就自已就行了,还要成就万物,“诚”是人性固有的品德,是把外物和内心合而为一的原则。这同孟轲的“万物皆备于我”是一路货色。实际上把主观唯心主义的“诚”吹胀到了“只有一个高谈哲理的个人方是存在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二卷第91页)唯我论的程度。 “诚”到底是什么?孔伋之流对“诚”的内容作了说明:“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124 ==========第133页========== “成己”是“仁”,“成物”是“智”。由此可见,“诚”乃是奴隶主阶级道德观念仁、义、礼、智、信的总称。所不同的,只不过是《中庸》给它们加上了神秘的“天命”的外衣,以便用来欺明民众罢了。 一切反动派,包括林彪在内,都把唯心论作为 他们的武器。但不论他们复古倒退的如意算盘也,好,复辟的阴谋也好,因为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所以无不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二十六 【原女】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八则征1,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八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八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2,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3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八也。今夫4天,斯昭昭之多5,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共广厚,载华岳6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8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 125 ==========第134页========== 不测,鼋鼍皎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诗》10云:“维天之命,于穆不已11。”盖日天之所以为天也。“于乎不显2,文王之德之纯!”盖日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注释】1征—证验,指表现于外。2见(xan现)-同“现”,表现。章—同“彰”,明显,显著。3一言一 一个字,即“诚”。4今夫一句首语气词,表示提示。5斯—此。昭昭一昭,光明。昭昭,这里是一点光明的意思。6华(hua画)岳-一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境内。7振一收容,收蓄。8一卷(quau全)石一卷,同“拳”,一小块。一卷石,一块小石头。9鼋(yuan元)-鳖一类的水生爬行动物。慧(tuo驼)-一烤鱼的一种,俗称猪婆龙。10《诗》-一见《诗经·周颂·维天之命篇。下文引号内诗句亦见此篇。11于(wi乌)一句首语气词,表示赞叹。穆(mù目)-·深远。已一止。12于(w乌)乎一同“鸣呼”,感叹词。不(批)显一不,同“丕”,大。显,光明,显著。 【译艾】所以,至诚是不会停息的。不停息就持久,持八就表 于外,表现于外就悠远长久,悠远长久就广博深厚,广~·搏深厚就高大光明。广博深厚所以能承载万物,高大光明房以能覆盖万物,悠远长久所以能成就万物。至诚的广博深厚可以与地相此配,高大光明可以与天相比配,悠远长久就可以永世长存。达到这样的境界,不必表现就能 126 ==========第135页========== 明显,无所动作就能自然变化,无所作为就能自然成功。天地之道,可以用一个〔诚们字来概括它。因为它本身专 一不二,所以它生育出的万物多到不可测量。天地之道就在于广博,深厚,高大,光明,悠远,长八。那个天,当初只有一点点光明,待到它扩展得无穷无尽了,日月星辰悬挂在上面,万物都被它覆盖着。邢个地,当初只有一撮土那么多,待到它积聚得无限广阔深厚了,负载着华山而不嫌重,收容着江河海洋而不致泄漏,万物都被它负载着。那个山,当初只有一块小石头那么大,待到它积聚得广阔高大了,草木在那里生长,禽兽在那里居住,宝藏从那里产生。那个水,当初只有一勺那么多,待到它深到无法测量了,鼋鼍饺龙鱼鳖在那里生长,財货从那里推殖出来。《诗经》里说:“天命深远得沒有上境。”这就是说天之所以成为天的原因吧。《诗经为里还说:“啊,多么光明:周文王的道德是那样的纯粹!”这大概是说,周文王所以称为“文”,就在于他道德的无限纯粹吧。 【批判】在这一章里,孔伋之流吹嘘奴隶主头子只要“至诚无息”就能“载物”、“覆物”、“成物”,就能“配天”、“配地”,总之,就能主宰世界。他们甚至说“诚”生青出的万物多到不可测量。列宁指出:“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第一性的,精碑是第二性的,它把存在放在第一位,把思维放在第二位。唯心主义却相反。”(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 27 ==========第136页========== 宁选集》第二卷第96页)万物是在自然界本身的发展中不断生长出来,也不断在消灭,永远处在新陈代谢之中。“诚”是人们头脑中的观念,怎么能生育出万物呢?至于说“诚”能“载物”、“覆物”、“成物”,这不过为奴隶主头子的反动统治提供理论根据罢了。从《中庸》关于“诚”的论递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唯心主义世界观是怎样同反动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着并为反动的政治路线服务的。 ニ十七 【原文】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5三千。待其人6而后行。故日:苟7不至德,至道不凝8焉。故君:子拿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面道中庸,温故而知新0,敦厚以祟礼11。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2。国有道3,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14。《诗》5日:“旣明且哲16,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17 【注舞】1圣人之道一即下文的“重道”也就是至诚之道”。2竣一高大。3优优一充足,丰富的样 128 ==========第137页========== 子。4礼仪—一礼的大纲,即周礼。5威仪一礼的细目,即仪礼。西周时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制定了礼仪三百六十项(通常说三百),威仪三千多条。6其人一一定的、适当的人,指下文中有“至德”的人。7苟一一如果。8凝一凝聚,集中。9道一这里是讲求、致力于的意思。10故一旧的知识,指西周奴隶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历史资料。新 一新的知识。指在当时条件下用以复辟奴隶制的反革命伎俩。11敦厚一忠厚朴实。崇一推崇,崇尙。12倍一同“背”,违反。13有道一见第十章注9下文中“无道”同。14歌沉默。容一容身,免遭祸恋。·15诗一见《诗经·大雅·系民净篇。16哲一智慧。17其一表示推测的语气词,大枚,恐拍。与(y亚余)一同“欤”,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释文】圣人的道其伟大呀:它使万物充沛地发育生长,象天一样崇高。真是丰富呀!礼的大纲有三百项,札的细目有三干条。但需等待德行最高的人出现才能实行。所以说:如果不是德行最高的人,最高的道也就不会集中在他身上。所以君子既要重视天赋的德性而叉要致力于勤学好问,就要达到道的广大之境,又要穷尽道的精微之处,既要具备极高明的道德,又要通达中庸的道理。溫习先王的遗教,由此获得新的知识。忠厚朴实而又崇尙礼仪。因此,君子身居上位不骄傲,身居下位不违背礼仪。 129 ==========第138页========== 国家有道的时候,他能出谋划策,足以使国家兴盛;国家无道的时候,他以沉默的态度使自己免遭祸患。《诗经里说:“旣通达道理,又很明智,就能保全自身。”大概说的就是这种君子吧! 【批判】“其言足以兴”、“其默足以容”乃源于孔丘鼓吹的“邦有道,则知(智);邦无道,则愚”(《论语公治长》),是宣扬孔老二那套做“巧伪人”的“诀窍”的。前者是说,“国有道”时,就应该赤膊上阵,大嘁大叫。后者是说,“国无道”时,则运用反革命的“隐身术”,以屈求伸,“在忍受中求得重生”。在新兴地主阶级已经掌握政权的情况下,沒落奴隶主阶级往往把后一种策路当作他们的数命稻草。毛主席深刻指出:“各种剩朝阶级的代表人物,当着他们处在不利情况的时候,为了保护他们现在的生存,以利将来的发屡,…有时他们会‘装死翰下’,等待时机,‘反攻过去’”。(《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按语)毛主席的这段话十分有力地击中了反动派朵用“其默足以容”的反革命策略的要害。他们今天的沉默,正是为了明天以十倍的努力、百倍的仇根“反攻过去”,进行复辟。无独有偶。林彪对于“其默足以容”的反革命“隐身术”心领神会,身体力行。他把刻削阶级的 139 ==========第139页========== 反动处世哲学诸如“忍耐,大度的科学根据”、“闭目养神”、“不置可否”等等,作为座右铭,长期实行“韬晦之计”,“暂栖身”于革命队伍中,以便窥测方向,伺机而动,妄图推翻无产阶级专政。然而,“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当刻去。…隐瞒是不能持久的,总有一天会暴露出来。”(《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按语)任凭反动派诡计多端,“随机应变信如神”,我们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显微镜和照妖镜定啡它原形毕露。 十八 【原文】子日:“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 世,反古之道,如此者,裁及其身者也2。”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3,不考文4。合天下车同轨5,书6同文,行同伦7。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子日:“吾说夏礼8,杞不足征也。吾学殷10礼,有宋存焉11。吾学周礼12,今用之,吾从周。” 【注释】1道一道理。这里指奴隶主阶级的礼制、道德。2裁(zi栽)一同“灾”,灾祸。及一到。3.制度 131 ==========第140页========== 一制,制定、创制。度,礼制法度。4考一一考订。文一文字。5轨一一车辙,指车子两轮间的距离。6书一书写。7行—一行为。伦一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标准。8说—一讲,称道。夏一朝代名,约从公元前廿一世纪到公元前十六世纪中期。相传第一个帝王是禹。从禹以后开始王位世袭制。我国从夏朝开始进入有阶级的奴隶社会。9杞(qǐ起)一一古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相传杞国君主是夏代君王的后代。征一证明。10殷一朝代名,即商。公元前十六世纪中期,汤灭夏期后建立商朝。公元前1324年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后,改称殷。历史上统称商或殷,也称殷商。11宋一古国名,在今河南商丘一带,宋国君主是商代君王的后代。这儿句话《论语·八份>作:“子日: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存一保存,这里意思是保存了一些。12周礼一周,期代名。从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灭商,在今陕西西安建立周朝起,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止,历史上称西周。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高度发展的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后,到公元前256年周被泰灭七止,历史上称为东周。中国社会在东周这个时期中,完成了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过菠。周礼,指西周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各种礼节仪式等,属于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奴隶主贵族压迫叔隶的工具。 132 ==========第141页========== 【译文】孔子说:“愚蠢而父好刚愎(bì必)自用,卑贱而又好 独断专行,生在今天这个时代,却要违反古代的礼制,象这样的人,灾祸一定会降监到他身上。”不是天子就不能议论礼乐,不能制定礼制法度,不能考订文字。现在全国行车的轨道是统一的,书写的文字是统一的,行为的伦理道德标准是统一的。虽然有天子的地位,如果沒有圣人的品德,是不敢制礼作乐的;虽然有圣人的品德,如果沒有天子的地位,也是不敢制礼作乐的。孔子说:“我能说出夏代的礼,但是在夏的后代杞国找不到充分的证明。我学习过般代的礼,只有它的后代宋国保存了一些〔也不足以、作根据)。我学习周代的礼,现在有的国家还在实行它,我是拥护周礼的。 【批判】这一章有的内容是素汉之际的孔孟之徒为攻 击素始皇而纂人的。“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反映的是素始皇统一中国后的局面。秦始是我国古代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代表。他顺应历史潮流,统一了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建立了专制生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587页)他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中坚持实行“法治”路线,朵取了包括“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在内的一系列革新措施,巩周和加强了中 133 ==========第142页========== 央集权的封建统治,狠狠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复辟势力。 在如何还价秦始皇的问题上,儒法两家历来就进行着尖锐的斗争。凡是主张革新的法家和进步思想家,都是肯定秦始皇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的。唐代的柳宗元称赞秦始皇“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明代李贽称赞素始皇为“千古一帝”。明清之际的王夫之也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与此相反,孔孟之徒和一切腐朽沒落的反动势力,则无不恶毒攻击秦始皇,竭力否定素始皇的历史功绩。孔丘之流为了推行复古倒退的路线,恶毒咒骂新兴地主阶级是“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是“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必将受到“天”的惩罚。素汉之际的孔孟之徒极力鼓吹复古,说什么周代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一切都是尽美、尽善的,不能加以改变。他们政击秦始皇是“有其 ·位”,而“无其德”,因面不该“议礼”、“制度”、“考文”。他们认为,秦始皇这样干,也是要灾难临头的。我们从这一章的内容可以看出战国到秦汉之际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是如何尖锐激烈。叛徒、卖国贼林彪恶毒攻击素始皇。他借古 34 ==========第143页========== 讽合,攻击无产阶级专政是“执秦始皇之法”,咒骂社会主义制度是“封建专制”。这一切都充分暴露了林彪一伙极端仇视社会主义制度,害怕无产阶级专政的罪恶心理。 二十九 【原文】王天下有三重焉1,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2,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摩3,不算不信,不信民弗从。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5,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诗》6日:“在彼无恶?,在此无射8。庶几夙夜9,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蛋10有誉于天下者也。 【注释】1王(wang皇)一用作动词,指统治天下。三重一三件重要的事。指前章所说的议礼、制度、考文。2上焉者一一前代的君王。这里指前代君王所制定的礼仪、制度、文字。善一好。征—一证明。3下焉者一不在位的“君子”,指已经被赶下台的设落 135 ==========第144页========== 奴隶主贵族。这里指的是这些不在位的“君子”的政治主张。尊一年敬。这里指受人算敬的地位。 4三 王一指夏、商、周三代开国的君王夏禹、商汤、周武王。缪一—错误。5建一一建立。饽(bi倍)—一违背。6《诗》一见《诗经·周颂·振鹭》篇。7恶(wù务) 一讨厌,嫌恶。8射(dù妒)—一原诗作“斁(dù妒)”,讨厌。9焦儿一差不多,将近。凤(ù素)夜一凤,早。夜,晚。凤夜,从早晨到晚上。10蚤(zǎ0早)一同“早”。 【译文】治理天下掌握了三件大事,大概就可以减少错误了! 前代的礼制虽然好,但已沒有证据,沒有证据,就不能使人相信,不能使人相信,民众就不会服从。不在位的君子的政治主张虽然好,但是他们沒有受人拿致的地位,沒有受人拿敬的地位,就不能使人相信,不能使人相信,民众就不会服从。所以君子的道,最根本的是要从自身做起,用自已的行动使民众信任;考证于三王的礼制沒有差错,建立于天地之间而沒有什么不合,质证于鬼神沒有疑问,等到百代以后圣人出来也不会有疑惑。质证于鬼神沒有疑问,这说明懂得了天道,等到百代以后圣人出来也不会有疑惑,这说明懂得了人道。所以君子的举动世世代代成为天下人的规范,他的行为此世代代成为天下人的法度,他的言论世世代代成为天下人的准则。人们高他远时,仰望他,离他近时,也不会厌恶他。《诗经里说:“在那里136 ==========第145页========== 沒有人惜恶,在这里也沒有人讨厌,从早到晚都这样做,永远保持好名誉。”君子沒有不这样做而很早就名扬于天下的。 【批判】“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 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战国到秦汉之际,儒法斗年正是围绕着复辟和反复辟激烈进行的。孔伋之流在这里宣扬的“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的“君子之道”,实际上就是夏、商、周 三代“先王”的治国之道;他们吹嘘的“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的“君子”,实际上就是奴隶主贵族。这无非是为了论证“法古无过,循礼无邪”,为复辟奴隶制制造反革命舆论。当时的法家代表人物与之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明确提出“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羯露孔孟之徒鼓吹先王之道是为了“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因此,要取缔“书简之文”,“以法为教”,要杜绝“先王之语”,“以吏为师”,即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对奴隶主阶级实行专政。法家的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新建立的地主阶级政权及其经济基础服务的,同时也是对孔伋之流所宣扬的“君子之道”的有力批判。 137 ==========第146页========== “陈旧的东西总是力图在新生的形式中得到校复和巩固。”(《马克思致弗·波尔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94页)林彪及其死党在一 九六九年十月到一九七○年一月连续四次写了“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的条幅,把复辟资本主义作为万事中最大的事。说明他们和孔丘、孔伋之流同是一丘之貉,都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复辟狂。 三 【原女】仲尼詛远尧舜1,宪章2女武,上律3天时,下袋4水土。辟5知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知日月之代明8。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9。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注释】1祖述一一宗奉和传述。尧、舜一一唐尧和虞舞,传说中我国原始公社时期氏族联盟的两个首领,后被儒家歪曲为最早的“圣人”。2宪章-—效法。3律—遵循,顺从。4表——因袭,这里是合的意思。5牌-一同譬”,此如。下同。6帱(dà0稻)一一覆盖。7错行一一交错运行。8代明一-一代,更迭, 38 ==========第147页========== 交替。明,明亮,这里是照耀的意思。9牧一敦厚。化-一指所谓“化育万物”。 【译文】孔子宗奉尧舜的道德,效法文王武王的礼制,上顺 天时,下合地理。他的德就象天地那样,沒有什么装载不下的,沒有什么覆盖不了的;好象四季交替运行,如同日月更迭照耀。万物共同养育于天地之间而不相互侵害,各行其道而不相互冲突。小德如河水川流不息,大德深厚地化育万物。这就是天地所以伟大的原因。 【批判】孔丘其人,凶狠残暴,阴险狡猾,是个“租述尧 舜,宪章文武”,顽固地开历史倒车的复辟狂。一切反动阶级为了维持其腐朽沒落的事业,对孔丘无不极尽吹捧赞美之能事。在这里,孔伋之流拚命为其老祖宗涂脂抹粉,肉嘛地吹捧孔丘的德象天地一样伟大,象日月那样光明,茸是令人作呕。后来的中外反动派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演出了一幕幕算孔的丑剧。不少封建皇帝年先恐后地对孔老二追谥加封,什么“褒成宣尼公”,什么“文宣王”,什么“至圣先师”…一连串的桂冠,把孔老 二抬到了吓人的地步。1974年,龟缩在儿个海岛上的蒋介石集团还敲敲打打大演摩孔丑剧。甚至蒋介石在死的时候,还要把“四书”带到棺材里去。苏修叛徒集团也吹捧孔老二,胡说什么“孔夫子的 39 ==========第148页========== 名字同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精神文化的发展过程不可分割地联系着”。孔孟之道是修正主义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根源。孔孟之道是复辟之道。林彪对孔孟之道崇拜得五体投地。他躱在阴暗的角落里摘抄所谓“四书集句”,把孔老二的“克己复礼”作为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纲领。但是不管反动派怎样利用孔孟之道作为复古倒退的思想武器,“历史的巨轮是拖不回来的”。(《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96一697页) 三十 【原文】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1,足以有临2也: 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5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数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知天,渊泉如渊。见8而民莫不数,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9。是以声名祥澄乎中国0,施及蛮貊11。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12,凡有血气者13,莫不拿亲。故日配天。 【注释】1睿知(rui zhi锐志)--一通达而明智。2临-一居高临下。这里是统治的意思。3宽裕-一指胸怀140 ==========第149页========== 宽广。4发强一一奋发,强健,5执一一这里是决断的意思。6齐(zhai斋)一同“斋”,斋戒。庄一庄严。7溥(pǔ普)一普通,广阔。渊--深水坑,这里意思是深远。8见一同“现”,表现。9说(yuè月)—一同“悅”,喜欢。10洋溢-一充满,广泛传播。中国一我国古代汉族居住在中原地区,自称为中国。 11施(yi义)-一延伸,延续。蛮貊(mò莫) 一我国古代统治阶级对南方、东北方兄弟民族的诬蔑性称呼。12队(zhu坠)-一同“坠”,降落。13有血气者—一这里指人。 【译文】只有天下至圣的人,才明智通达,足以统治天下;才 宽裕温柔,足以包容万物;才坚强刚毅,足以决断一切;才端庄公正,足以使人敬畏;才思想周密,足以辨别是非。圣人的道德广大而又深远,时时都会表现出来。它象天邢样广阔,象渊那样深远。他的表现,老百姓沒有不敬佩的;他的言论,老百姓沒有不信服的;他的行为,老百姓沒有不喜欢的。因此,他名扬中国,并传四方。凡车船所能到达的,人所能通行的,天所覆盖的,地所承载的,日月所照耀的,霜露所降落的地方,凡是有血气的人,沒有不拿重他亲近他的。所以说他可以与天相比配。 【批判】在我国历史上,劳动人民始终是反孔斗爭的 先锋和主力军。从奴隶起义的领袖柳下跖直到太平天国的英雄们,都对孔老二进行过尖锐有力的 141 ==========第150页========== 揭露和批判:什么“聪明睿知,足以有临”,分明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学无术的大草包;什么“宽裕溫柔,足以有容”,分明是“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倒行逆施的复辟狂;什么“发强刚毅,足以有执”,分明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顽固派;什么“齐庄中正,足以有敬”,分明是“不耕而食,不织而衣”的寄生虫;什么“文理密察,足以有别”,分明是“搖唇鼓舌,擅生是非”的“巧伪人”。什么“溥博如天,渊泉如渊”,什么“声名洋盗乎中国”,什么“凡有血气者,莫不拿亲”,更是骗人的鬼话。事实上,孔老二是一个狠残暴的大恶霸和到处碰壁的丧家狗。 两千多年来,我国奴隶阶级和农民阶级一大又一光英勇不屈的反孔斗争是他们反对腐朽的奴隶制和封建制的斗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集中表现。反动派把维护阶级割削和阶级压迫的孔丘思想抬得越高,劳动人民的反孔斗争也越坚决。历史上劳动人民的反孔斗年,尽管给了孔丘及其反动思想以巨大的打击,但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却不能最后战而胜之。这个任务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无产阶级是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阶级,它所进行的“共产主义革命就是闐传统的所有制关 142 ==========第151页========== 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宜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71、272页) 三十二 【原女】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1,立天下 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2有所倚?肫肺3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5? 【注释】1经纶一规划,创制。大经-一这里指大纲大法。2焉—哪里。3肫肫(zhin谆)一诚恳、纯粹的样子。4夫德一一天所减予的道德。实际上是指奴隶主阶级的道德。5其一那。轨一谁。 【译交】只有天下至诚的圣人,才能创制天下的大纲,建立天下的大本,通晓天地化育万物的道理。这哪里还会有什么偏倚呢?他的仁德是那样的诚悬纯粹,他〔的智慧)是那样的深邃渊博,他的天性是邢样的活瀚广大。如果不是本来就聪明圣智通达天德的人,那谁又能懂得至诚之道呢 【批判】孔极之流吹捧孔老二是天下至诚的“圣人”, 143 ==========第152页========== 只有这样的“圣人”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林彪吹嘘自己是超人的“天才”,至贵的“天马”,而污蔑广大劳动群众是碌碌无为的“群氓”到底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们创造历史?这是长期以来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斗争的一个焦点,也是革命人民同林彪反党集团斗笋的一个重大原则问题。毛主席说:“人民,只有人民,方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932页)人民群众是从事 三大革命实践的主体,他们慨创造了互大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一部社会发展史,就是劳动人民的斗争历史。社会的发展、变革、前进,都是由劳动群众的革命实践决定的。“卑戏者最聪明!高责者最悬着”。《国际歌》里说得好:“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我们不靠什么神仙皇帝,全靠我们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我要把剁削阶级颠倒了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드+三 【原文】《诗》1日:“衣锦倘綱2。”恶其文之著也3。故 144 ==========第153页==========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4,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谈而不厌,简而文,溫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7,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诗》8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诗》0云:“相在尔室11,尚不愧于屋漏12。”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面信。《诗》13日:“奏假14无言,时靡5有年。”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铁钺16。《诗》17日:“不显惟德8,百辟其刑之19。”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诗》20云:“予怀明德21,不大声以22色。”子日:“声色之于以化23民,末24也。”《诗》25日:“德铛26如毛。”毛犹有伦27,“上天之载28,无声无臭29。”至矣! 【注释】1*诗为一见《诗经·卫风·硕人》篇。2衣锦尙铜(jiǒg炯)一衣,用作动词,。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街,加在上面。铜,单罩衣。《诗经>》原文是《衣锦裴(胡)衣”。3恶(wù务)一讨厌。文—一花纹,文采。著一显著。4暗然—这里是隐藏不露的意思。章—同“彰”,彰明,明显。5的(1笛)然一这里是鲜明,表霖出来的意思。6之一与,和。7风一风气。自一从,由。指所来自的地方,来源。8《诗》—一见《诗经·小雅·正月》篇。9孔—很,甚。昭 145 ==========第154页========== 一明显,彰明。10《诗》一见诗经·大雅·抑》篇。11相一看。尔---你。12屋漏-一屋丙西北角阴暗处,指没有人看见的地方。13《诗一见《诗经·商颈·烈租》篇。14假-一一大。这里指宗庙祭祀时演奏的大乐。15靡(mi米)一没有。”16鈇(fǔ府)钺(yue月)一鈇,同“斧”,斧子。钺,大斧。铁钺,在古代本是杀人用的斧子,这里引申为刑法的意思。17《诗》-见《诗经·周颂·烈文》篇。18不(p1披)一同“丕”,大。显-一显著,光明。19百辟一辟,君王。百胖,指诸侯。刑-一用作动词,效法。0《诗一见《诗经·大雅·皇矣》篇。21予怀明德一原诗是“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予,我,这里是上帝自称。怀,怀念。明德,指周文王的所谓光明的德行。22以—-与,和。23化一教化。24末一树梢。这里意思是非根本的,最欠等的。25《诗一见《诗经·大雅·系民》篇。26辚(y6u由)一古代一种轻便的车子,这里是轻的意思。27毛犹有伦一伦,类,此较。这句的意思是,毛虽轻,但还有东西可以和宅此较。28载一这里是生长的意思。9这两句见《诗经•大雅·文王》篇。奥(xù秀)一气味。 【译文】《诗经>里说:“穿着锦衣,外加罩衣。”这是因为厌恶衣裳的花纹太显著了。所以君子的道,虽然隐藏不露,却会一天天地显露出来;小人的道,虽然表露在外面,却会 146 ==========第155页========== 一天天地消七下去。君子的道,平淡而不使人厌须,简朴而有文朵,溫和而有道理。懂得远是由近开始的道理,懂得风气是有源头的道理,懂得隐微的一定会显露的道理,这样就可以进入圣人的道德境界了。《诗经里说:“即使潜伏得很深,但还是看得很清楚的。”所以君子自己问心无愧,心中沒有恶念。君子为一般人所赶不上的,恰恰是在这别人看不见的地方!《诗经里说:“看你在屋子里的时候,在别人看不见的角落里,也不会有愧于心。”所以君子不需要有什么行动,就能令人拿敬,不需要说什么话,就能令人信服。诗经》里说:“在宗庙里奏大乐的时候,肃穆无言,沒有爭执。”因此君子不用赏赐而民众就能受到鼓励,不用发怒而民众就此看到刀斧还要畏犋。《诗经里说:“天子的德行是很光明显著的,诸侯都效法他。”所以君子诚实恭数,天下就能太不。《诗经>里说:“我怀念着你光明的德行,因为你不用大声和厉色。”孔子说:“用大声厉色来教化民众,是最次等的办法。”《诗经》里说:“德行轻如毫毛。”毫毛虽轻,还有可用来同它比较的东西,而“上天生长万物,既沒有声音叉沒有气味。”其是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批判】战国时期,奴隶制土崩瓦解,新兴地主阶级夺得了政权。他们坚持“法治”,实行革新,把奴隶主阶级的“德治”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然而,孔伋之流却怀着强烈的复辟愿望,对“德治”极力加以 147 ==========第156页========== 美化,对“法治”横加攻击和诋毁。他们把“德治”这个用仁义道德掩盖起来的奴隶主阶级专政称为“君子之道”,胡说它“暗然而日章”,而把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法治”诬蔑为“小人之道”,诅咒它“的然而日七”。他们反对法家的“严刑重赏”,极力鼓吹“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攻击法家的“严刑峻法”是“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标榜什么“君子笃恭而天下平”。两条路线,泾渭分明1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在路线问题上沒有调和的余地。”林彪大肆宜扬孔孟之道,贩卖儒家的“德治”,恶春攻击无产阶级专政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和总结历史上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紧紧抓住阶级斗年这个纲,为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努力作战。 148 ==========第157页========== 《大学》、《中庸》主要词语索引 目 录 二画:九经、大经(150) 三画:义(150)上:下与君臣(150) 四画:天与天命(151)中庸(152)仁(152)止(153) 孔丘(153) 五画:礼与复古(153)正心(154)邓天下(154) 圣人,圣者、至圣(155) 六画:齐家(155)曲(155) 七i画:君子与小人(156)孝(157)利与财(158) 入画:性(158)诚、至诚(159)诚意(160)明德(160) 忠恕与絜矩之道(160)治国(160)明哲保身(161)朋友(161) 九画:亲民(162)修身(162)信(162)政(163) 勇(163) 十画:格物致知(163)悌(163)鬼神(163) 十一画:教化(164) 十二画:道(164)智(166)敬(166)强(166)算贤(167) 善与恶(167) 十三画:旗独(168)慈(168)联(168) 十五画:德(168) 149 ==========第158页========== 二 画 九经大经: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脩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 身也,摩贤也,亲亲也,敬 行之者一也《中庸》二 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 十(三) 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 雌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 也,怀诸侯也《中庸》 之大经中庸》三十二 二十(三) 三 画 义: 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 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 《大学》十一(一) 也大学》十一(四)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 于下,毋以事上《大学》 利也《大学》十一(四) 十一(一) 义者,宜也,算贤为大《中 “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 庸二十(一) 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 上下与君臣: 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大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 学》十一(一) 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 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 也《大学》十一(四) 信《大学四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 上《中庸》十四 以事长也《大学》十 旅酬下为上,所以速贱也 150 ==========第159页========== 《中庸》十九 而治矣《中庸》二十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 (四) 三。日:君臣也… 《中 居上不骄,为下不倍《中 庸》二十(一) 庸》二十七 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土 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 之报礼重《中庸》二 民威于铁钺《中庸》三 (二) 十三 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 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中 忠信重祿,所以劝士也 庸》三十三 中庸》二十(二) 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中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 庸》三十三 四 画 天与天命: 十四 司 顾諟天之明命《大学》二 受祿于天。保佑命之,自天 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大 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学》三 《中庸》十七 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 武王末受命《中庸》十八 监于殷,峻命不易《大 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中 学》十一(一) 庸》二十(一) ; 惟命不于常《大学多十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中 一(二) 庸》二十六 天命之谓性飞中庸多一 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中 《中庸》二十九 庸》十四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 君子居易以俟命《中庸》 矣《中庸三十三 151 ==========第160页========== 中庸: 也,白列可蹈也,中庸不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 可能也《中庸》九 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 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 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 不倚中庸》十 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 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 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而不悔中庸多十一 《中庸》一 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二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 十七 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 仁: 中;小人之〔反)中庸也, 为人君止于仁《大学》四 小人而无总惮也《中庸》 一家仁,一国兴仁《大学 二 十 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 《中庸三 《大学》十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 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者过之,思者不及也;道 《大学十一(三) 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 唯仁人放流之,进诸四夷, 者过之,不俏者不及也 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 《中庸》四 为能爱人,能恶人《大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 学》十一(三) 庸多六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 人皆日予知,择乎中庸而不 发财《大学》十一(四) .能期月守也《中庸之七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 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 也《大学》十一(四) 《中席入 惰道以仁《中庸》二十 天下国家可均也,醇祿可辞 (一) 152 ==========第161页==========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 《中庸》二十(一) 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 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 也《中庸》二十(二) 信《大学四 力行近乎仁《中庸多二 孔丘: 十(二) 仲尼日《中庸》二 成己,仁也《中庸》二十五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女武 肫肫其仁《中庸》三十二 …《中庸》三十 止: 子日《大学》四、五《中 在止于至善《大学为一 庸》三、四、五,六、七、八、 知止而后有定《大学》一 九、十、十一、十三、十四、 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大 十五、十六、十七、十八, 学》四 十九、二十(一)、二十 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大 (二)、二十八、三十三 学》四 五 画 礼与复古: 十八 穆穆文王,于缉熙数止 武王缴大王、王季、女王之 《大学四 绪《中庸多十八 于戏!前王不忘《大学》四 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 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 德…上祀先公以天子 好察迩言…《中庸六 之礼《中庸》十八 舜其大孝也与《中庸多十 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 七 土、庶人《中庸》十入 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中庸》 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 153 ==========第162页========== 《中庸》十九 悬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 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 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 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 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事,所以辨资也;旅酬下 《中庸》二十凡 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 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 所以序齿也《中庸》十九 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 同文,行同伦。虽有其 其所算,爱其所亲,事死 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 如事生,事亡如事存 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 《中庸》十九 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 《中庸》二十八 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 子日:…吾学周礼,今用 也《中庸》十九 之,吾从周《中庸》二十 亲亲之杀,拿贤之等,札所 八 每 生也《中庸二十(一) 仲尼祖远尧舜,宪章女武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惰 《中庸三十 身也《中庸》二十(三) 正心: 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 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 《中席二十(三) 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 文王之德之纯!盖日文王之 《大学》入 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 《中庸》二十六 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 修身在正其心《大学八 人而后行《中庸》二十七 平天下: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 《中庸二十七 治其国《大学》一 154 ==========第163页========== 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一 君子之道费而隐…及其 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 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 绪,壹我衣而有天下 焉《中庸》十二 《中庸》十入 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中 算为天子中庸十七 庸二十(三)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 从容中道,圣人也《中 乎中庸》二十九 庸》二十(四) 君子笃恭而天下本《中 大哉,圣人之道《中庸多二 庸三十三 十七 圣人、圣者、至圣: 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 君子依乎中庸,道世不见知 也《中庸》二十九 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雌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 《中庸》十一 《中庸三十一 六 画 齐水: 《大学》十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大学一 《大学》十 家齐而后国治《大学一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 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 法之也《火学》十 之《大学》十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 迩,辟登高必自卑 一国兴让《大学多十 《中庸》十五 故治国在齐其家《大学》十 曲: 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其次致曲《中庸二十三 55 ==========第164页========== 曲能有诚《中庸》二十三 七 画 君子与小人: 之,骄泰以失之《大学》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共极 十一(四) 《大学三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 人矣《大学为十一(四) 如磨…有斐君子,终不 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 可諠兮《大学》四 《大学》十一(四)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 君子戒旗乎其所不睹,恐惧 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大 乎其所不闻《中庸》… 学》四 君子旗其独地《中庸》一 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七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 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 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拚其 中;小人之〔反〕中庸地, 不善而著其善《大学》七 小人无忌惮也《中 君子必诚其意《大学》七 庸》 君子不出家面成教于国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 《大学》十 之强也,君子居之《中 君子有帮矩之道《大学》十 庸》十 一(一) 君子和而不流《中庸》十 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大 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 学十一(一) 而不梅《中庸》十一 君子先旗乎德《大学多十 君子之道费而隐《中庸 -(二) 十二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 156 ==========第165页========== 其至也,察乎天地《中 民《中庸十九 庸十二 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 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中 世为天下法,荐而世为天 庸》十三 下则《中庸》二十九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焉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 《中庸》十三 人之道,的然而日 言颐行,行颠言,君子胡不 中庸》三十三 慥慥尔《中庸》十三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 文,溫而理《中庸》三 外《中庸为十四 十三 君子无人而不自得穩《中 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 庸》十四 之所不见乎《中庸》三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脸 十三 以微幸《中庸》十四 君子不动而,不言而信 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 《中庸》三十三 求诸其身《中庸多十四 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 嘉乐君子,宪宪令德 威于铁钺《中庸》三十 《中庸》十七 三 君子不可以不惰身《中庸》 君子笃恭而天下平《中庸》 ニ十(-) 三十三 君子诚之为贵《中庸》二 孝: 十五 为人子业于孝《大学四 君子臂德性而道问学,致广 孝者,所以事君也《大学》十 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 上老老而民兴孝《大学》 中庸《中庸二十七 十一(一) 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 舜其大孝也与《中庸》十七 157 ==========第166页==========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 所以劝亲亲也《中庸 人之事者也《中庸》十九 二十(三) 春秋,脩其祖庙,陈其宗器, 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 设其裳农,荐其时食 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 《中庸》十九 诚,不顺乎亲矣《中庸》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 二十(四) 其所算,爱其所亲。事死 利与财: 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 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大 之至也《中庸》十九 学四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庸》二十(一) 《大学》十一(四) 亲亲之杀,摩贤之等,礼所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 生也《中庸》二十(一) 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 :君子不可以不脩身,思惰身 者舒,则财恒足矣《大 不可以不事亲《中庸》 学》十一(四) 二十(一)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 发财《大学十一(四) 亲亲也《中庸》二十 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 (三) 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中 《大学》十一(四) 庸二十(三)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月小 拿其位,重其祿,同其好恶, 人矣《大学十一(四) 画 性: 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 身《大学》十一(三) 158 ==========第167页========== 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人也。诚之者,择善而 《中庸》一 固执之者也《中庸》二 自诚明,谓之性《中庸》二 十(四) 一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 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 矣《中庸》二十一 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 唯灭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 《中庸》.二十二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中 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 庸>ニ十二 《中庸》二十三 性之德也,合外丙之道也, 唯买灭下至诚为能化《中 故时措之宜也《中庸》二 庸二十三 十五 至城之道可以前知《中 君子算德性而道问学《中 庸二十四 庸二十七 至诚如神《中庸二十四 诚,至诚: 诚者,自成也《中庸二十五 诚于中,形于外《大学为七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 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大学十 《中庸》二十五 城之不可拚,如此夫《中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 庸十六 成物也《中庸二十五 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 至诚无息《中庸》二十六 中庸多二十(四)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 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 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 测《中庸二十大 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 唯大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 1S9 ==========第168页========== 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 者,未之有也《大学》十 知天地之化育《中庸》 君子有絜矩之道也《大学》 三十二 十一(一) 诚意: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 于下,毋以事上…所恶 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 《大学为一 于左,毋以交于右。此 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 之谓絜矩之道《大学》十 正《大学》一 一(一)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 《大学》七 之,骄泰以失之《大学 君子必诚其意《大学》七 十一(四) 明德: 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 《中庸十三 学》一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 愿,亦勿施于人《中庸 治其国《大学》一 十三 克明德《大学》二 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 克明峻德《大学》二 《中席》十三 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中庸》三十三 《中庸多十四 忠恕与累矩之道: 忠信重豫,所以劝士也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中庸二十(三) 无堵己而后非诸人《大 治■: 学》十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 治其国;欲治其因者,先 160 ==========第169页========== 齐其家《大学》一 (一) 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下平《大学》一 《大学》十一(四)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 明乎郊社之礼,稀尝之义, 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 治国其如示诸掌乎《中 无之《大学》十 庸十九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大学》十 知耻近乎勇。知斯三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 者…则知所以治天下 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 国家矣《中庸》二十 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 (二) 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大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中 学》十 庸》二十(三)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 明哲保身: 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 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 之。其所合反其所好,而 道,其默足以容《中庸》 民不从《大学》十 二十七 故治国在齐其家。…宜其 既明且哲,以保共身《中 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庸二十七 …宜兄宜弟,而后可以 朋友: 教国人。…其为父子兄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 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 …所求乎朋友先施之, 此谓治国在齐其家《大 未能也《中庸多十三 学》十 天下之达道五…朋友之 有国者不可以不旗,辟则为 交也《中庸》二十(二) 天下堡矣《大学》十一 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期友, 161 ==========第170页========== 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 友矣《中庸》二十(四) 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 九 画 亲民: 二十(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民《大学》一 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 作新民《大学三 则知所以脩身;知所以脩 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大 身,则知所以治人《中 学三 庸>二十(二) 修身: 凡为天下有九经:曰惰身也 欲齐其家者,先脩其身;欲 …俯身则道立《中庸 脩其身者,先正其心 二十(三) 《大学一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登是皆 惰身也《中庸》二十 以作身为本·《大学》一 (三)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信: ·《大学三 与国人交北于信《大学》 如环如磨者,自作也《大 四 学四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 ·身不惰不可以齐其家《大 《大学》一(四) 学>九 忠信重祿,所以劝士也 惰身以道·《中庸》ニ十 《中庸二十(三) (一) 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 :君子不可以不惰身,思脩身 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 不可以不事亲《中庸》 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 162 ==========第171页========== 朋友矣《中庸》二十(四) 政,布在方策。其人存, 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 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 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 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 虽善不摩,不拿不信,不 树。夫政也者,蒲卢也 信民弗从中庸多二十九 …”《中庸》二十(一) 音而民莫不信《中庸》三 勇: 十一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 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也《中庸》二十(二) 《中庸三十三 知耻近乎勇《中庸二 政: 十(二) 哀公问政。子日:“文武之 十 画 格物致知: 《中庸》十三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 兄弟既翕,和乐且耽《中 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 庸十五 至,知至而后意诚《大 鬼神: 学》一 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悌: 《中庸》十六 弟者,所以事长也《大学》 国家将兴,必有祯群;国家 十 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著 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龟,动乎四体《中庸二 《大学》十 十四 上长长而民兴弟《大学》十 至诚如种中庸》二十四 一(一) 质堵鬼神而无疑,知天也 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 中庸》二十九 163 ==========第172页========== 十一画 教化: 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在亲民《大学为一 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 作新民《大学》三 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 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 赞天地之化育《中庸》 民志《大学五 ニ十二 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唯天下至诚为能化《中庸》 《大学十 二十三 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 《大学》十 有万物,峻极于天《中 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庸二十七 《大学》十 睢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 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 法之也《大学》十 知天地之化有《中庸》三 脩道之谓教《中庸一 十二 夫政也者,蒲卢也《中庸》 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二十(一) 《中庸》三十三 自明诚,谓之教《中庸二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 十一 矣《中庸三十三 十二 画 道: 君子有大道《大学》十 大学之道大学》一 一(四) 君子有絮矩之道也《大学》 生财有大道《大学》十一 十一(一) (四) 164 ==========第173页========== 卒性之谓道,脩道之谓教。 弟也,朋友之交也。五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者,天下之达道也《中 可离非道也《中庸》 庸二十(二)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 脩身则道立《中庸》二十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 (三) 矣《中庸》四 道前定则不穷 《中庸》二 道其不行矣夫《中庸五 十(三) 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 获乎上有道…信乎朋友 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 有道…顺乎亲有道… 矫《中庸十 …诚身有道《中庸》二 君子之道,费而隐《中庸》 十(四) 十二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 之道也《中庸二十(四) 至也,察乎天地《中庸》 从容中道,圣人也<中庸>二 十二 十(四)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中庸》 人,不可以为道《中庸》 二十四 十三 道,自道也心中庸》二十五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 性之德也,合外丙之道也 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中庸》二十五 《中庸》十五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 人道敏政,地道敏树《中庸》 《中庸多二十六 ニ十(一)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 脩身以道,脩道以仁《中庸 也,明也,悠也,久也 ニ十(一) 《中庸》二十六 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 大哉,圣人之道《中庸》二 165 ==========第174页========== 十七 也;人皆日予知,择乎中 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庸而不能期月守也《中 《中庸》二十七 庸七 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 道,其默足以容《中庸》 也《中庸多二十(二) 二十七 好学近乎知《中庸》二 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 十(二) 此者,裁及其身者也 成物,知也《中庸》二十五 《中庸》二十八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 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 知,足以有临也《中庸 民《中庸二十九 三一 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数: 三十 穆穆女王,于缉熙敬止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 《大学》四 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为人臣北于数《大学》四 《中庸三十三 敬大臣则不眩《中庸二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 十(三) 文,溫面理水中庸三十 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 三 《中庸三十一 智: 见而民莫不敬《中庸多三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 十一 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君子不动而敬《中庸三 《中庸四 十三 舜其大知地与·《中庸六 强: 人皆日予知;驱而纳堵罟接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 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 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 166 ==========第175页========== 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 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 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拚 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 其不善而著其善《大 而不倚,强哉矫!国有 学》七 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者,天下鲜矣《大学九 《中庸》十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 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 《大学》十一(二) 《中庸》三十一 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 尊贤: 宝《大学》十一(三)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大 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 学四 远,过也《大学》十一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 (三) 先,命也《大学十一 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 (三) 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 义者,宜也,拿贤为大。亲 何矣《大学多十一(四) 亲之杀,拿贤之等,礼所 隐恶而扬善《中庸》大 生也《中庸》二十(一) 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 拿贤则不惑《中庸》二十 之矣《中庸》八 (三) 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 《庸》二(四) 以劝贤也《中庸》二十 城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三) 《中庸二十(四) 善与恶: 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 业于至善《大学一 善,必先知之飞庸》二 道盛德至善《大学四 十四 67 ==========第176页========== 上焉者虽善无征…下焉 十九 者虽善不算《中庸》二 十三 画 慎独: 《大学为十一(一) 君子必旗其独也《大学》 子庶民则百姓劝《中庸》二 七 十(三)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 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 子旗其独也《中庸》一 《中庸》二十(三) 君子内省不拔,于恶于志 禄: 《中庸三十三 故大德…必得其祿《中 相在尔室,徇不愧于屋漏 庸》十七 《中庸》三十三 受祿于天《中庸十七 悲: 拿其位,重其豫,同其好恶, 为人父止于慈《大学四 所以劝亲亲也《中庸》二 慈者,所以使众也《大学》 十() 十 忠信重祿,所以劝土也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 《中庸》二十(三) 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十五 画 德: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大 道盛德至善《大学≯四 学》十一(二) 富润屋,德润身《大学》七 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 君子先旗乎德。有德此有 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人《大学》十一(二) 《中庸多十七 168 ==========第177页========== 大德者必受命中庸多十 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七 《中庸多二十八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 也《中庸》二十(二) 地之所以为大也《中庸 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 三十 所以劝贤也《中庸》二 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 十(三) 其孰能知之《中庸》三十 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 二 《中庸》二十五 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 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之显,可与入德矣《中 《中庸多二十七 庸》三十三 君子拿德性而道问学《中 不显帷德,百辟其刑之《中 庸》二十七 庸三十三 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 德挡如毛《中庸三十三 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 建 169 ==========第178页========== Gener al I nf or nat i on书名=《大学》《中庸》批注作者= 页数=169 SS号=10848095 DX号= 出版日期=1976年07月第1版出版社=中华书局 ==========第179页========== 书名前言目录说明《大学》批注前言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 《中庸》批注前言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第180页========== 九十十七栏酒板械比机协计 积 十 《大学》、《中庸》主要词语索引目录 ==========第181页==========